硝酸双氯苯咪唑Micatin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0ZY9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咪唑类抗真菌药)
  • 来源与性状
    化学合成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70-185°C,脂溶性高。1970年代研发的广谱抗真菌药,是咪康唑的硝酸盐形式。
  • 管理级别
    Rx-G(非管制处方药)
    原因:属于需凭处方使用但未被列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制目录的抗真菌药物。
  • 临床价值
    首选药(F)
    原因:作为局部抗真菌一线用药,对皮肤黏膜浅表真菌感染(如体癣、手足癣、念珠菌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文献显示最低抑菌浓度MIC值≤1 μg/mL对多数致病真菌有效)。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抗真菌谱
    对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念珠菌属、马拉色菌等具有强效抑制作用。
  • 作用机制
    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破坏膜通透性;同时干扰氧化酶系统致真菌内过氧化物蓄积。
  • 适应症
    • 皮肤真菌感染:体股癣、手足癣、花斑癣
    • 黏膜感染:阴道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性口角炎
    • 革兰阳性菌继发感染(辅助抗菌作用)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 局部刺激(灼热感、红斑)发生率约3-5%
    • 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瘙痒)
    • 长期使用可能致皮肤干燥脱屑
  • 禁忌与风险
    • 对咪唑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 开放性伤口或眼部黏膜禁用(可能引发严重刺激)
    • 孕妇需权衡利弊(动物实验显示高剂量有胚胎毒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抗真菌药物章节(2023版)
  2. 专利CN1188409A抗真菌剂组合物研究(大正制药,1996)
  3. 百度百科"双氯苯咪唑"词条(最后更新2024年3月)
  4. 制药网硝酸咪康唑产品技术资料(2018)

特别提示:具体用药方案需经皮肤科医师评估后制定,避免自行延长疗程导致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