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素CCactinomycin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3WB5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生物制品(抗肿瘤抗生素类)
  • 来源与性状
    放线菌素C是由放线菌属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结构为多肽类化合物。其性状为鲜红色结晶,熔点为252℃,比旋光度在乙醇中为-325°至-349°。该物质易溶于丙酮、苯、氯仿及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醇,水溶性较低。
  • 管理级别
    非管制处方药(Rx-G)
    原因:尽管具有细胞毒性并被归类为“极毒”物质(危险标识R26/27/28),但其临床应用主要限于肿瘤治疗研究,尚未被纳入中国或国际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制目录。
  • 临床价值
    历史药物(H2)
    原因:作为早期发现的抗肿瘤抗生素,放线菌素C曾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绒毛膜癌等疾病的实验性治疗,但因其毒性显著且疗效逐渐被更安全的替代药物(如放线菌素D)超越,目前已基本退出主流临床使用。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作用机制
    通过嵌入肿瘤细胞DNA双链,干扰DNA依赖性RNA聚合酶功能,阻断转录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 适应症
    历史用途

    1. 霍奇金淋巴瘤的辅助治疗
    2. 绒毛膜癌与恶性葡萄胎的化疗
    3. 肾母细胞瘤(Wilms瘤)的实验性治疗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1. 血液系统:显著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2. 消化系统:严重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及腹泻。
    3. 皮肤反应:放射回忆性皮炎(既往放疗部位出现炎症)。
    4. 肝肾功能损害:长期使用可致转氨酶升高及肾小管损伤。
  • 禁忌与风险

    1. 对放线菌素类过敏者禁用。
    2. 妊娠期及哺乳期禁用(具明确胚胎毒性)。
    3. 合并活动性感染或骨髓储备不足患者慎用。
    4. 需严格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间隔需根据毒性恢复情况调整。

特别提示

放线菌素C的临床应用已极为罕见,现代肿瘤治疗中更推荐使用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优的同类药物(如放线菌素D)。任何治疗方案均需由肿瘤专科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