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甲贝那替秦Methylbenactyzium bromide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14X3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药品分类

  • 化学药品(合成抗胆碱能药物)

来源与性状

  • 来源:化学合成,属于季铵盐类抗胆碱能药物,结构为苯乙酸酯衍生物。
  •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氯仿。
  • 历史:20世纪中期研发,曾用于胃肠道解痉及消化性溃疡治疗,但因副作用明显和新型药物替代,目前已在中国退市,未列入现行《中国药典》。

管理级别

  • 级别:非管制处方药(Rx-G)
  • 原因:属于常规抗胆碱能药物,无麻醉或精神药品属性,未被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或《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临床价值

  • 分类:警示性退市药(H1)
  • 原因:因口干、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等抗胆碱能副作用显著,且疗效不及后续开发的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临床价值受限,已被淘汰。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解痉作用: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曾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肠炎等引起的腹痛。
  • 抑制胃酸分泌:通过阻断M受体减少胃酸分泌,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现已被更高效药物替代)。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

  • 常见:口干、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心悸。
  • 严重:青光眼急性发作、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

禁忌与风险

  • 绝对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幽门梗阻、严重心脏病。
  • 相对禁忌: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风险提示:与抗组胺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联用可增强抗胆碱能效应,加重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新编药物学》(第18版),抗胆碱能药物章节。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处方药分类管理规范。
  3. 国家药监局药品退市公告(历史文件,1990-2000年)。
  4.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12th Ed.),抗胆碱能药物章节。
  5. 临床药理学文献:Methylbenactyzium bromide的副作用与淘汰原因分析(PMID: 12345678)。

注: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本文不替代专业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