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长屈肌肌腱(足)Flex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1MF0

核心定义

拇长屈肌肌腱(足)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
    拇长屈肌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在足部的路径如下:
    • 起始:肌腱起自小腿深层的拇长屈肌腹,向下穿过踝关节后方。
    • 足部路径
    • 穿过内踝后方距骨后肌腱隧道(在距骨体后方),沿足底内侧向远端延伸。
    • 经过足底内侧弓的深面,最终止于第一趾远节趾骨底(大脚趾远端)。
    • 关键解剖标志
    • 在内踝后方与胫骨后肌腱共享滑膜鞘(胫后肌腱鞘)。
    • 足底段位于足底内侧,贴近足底筋膜和屈肌支持带。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肌肉骨骼系统中的肌腱结构,是下肢运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 功能
    • 主要功能
    • 屈曲大脚趾:协助大脚趾跖屈(向下弯曲),在行走、跑步时推动身体前进。
    • 辅助足部运动:在跖屈(足跟离地)和足内翻(足底转向内侧)时提供力量支持。
    • 协同作用:与腓肠肌、比目鱼肌等共同参与足部推进动作。
3. 组织结构
  • 组成
    • 胶原纤维: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富含胶原蛋白,具有高抗张强度。
    • 滑膜鞘包裹:与胫后肌腱共享滑膜鞘,减少摩擦,增强滑动效率。
    • 血管供应:血供较弱,依赖滑膜鞘和周围组织的营养渗透。
4. 功能与作用
  • 关键作用
    • 在行走周期的“推进阶段”,通过屈曲大脚趾为身体提供向前的推动力。
    • 在运动中(如跑步、跳跃)稳定足弓,防止足底过度拉伸。
    • 协助维持足部内翻姿势,防止踝关节外翻损伤。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肌腱炎:过度使用(如长跑、舞蹈)导致肌腱炎症,表现为内踝后方疼痛、肿胀。
    • 肌腱断裂:常见于踝关节扭伤或直接撞击,导致大脚趾无法主动屈曲。
    • 腱鞘炎:滑膜鞘炎症导致活动受限,疼痛可能放射至足底。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休息、冰敷、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物理治疗(超声波、冲击波)。
    • 手术治疗:肌腱断裂或严重炎症需手术修复,如肌腱缝合或鞘膜松解术。
    • 康复要点:术后需逐步恢复足部力量训练,避免早期负重。
  •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超声或MRI可明确肌腱损伤程度及炎症范围。
    • 体格检查:压痛测试(内踝后方)、大脚趾主动屈曲功能评估。
6. 常见误区
  • 误区1:将内踝后方疼痛误诊为“跟腱炎”或“踝关节扭伤”,需通过影像学区分。
  • 误区2:忽视肌腱血供弱的特性,导致保守治疗无效时延误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1. 《人体解剖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7):定义肌腱解剖路径及功能。
  2. e-Anatomy IMAIOS平台:描述拇长屈肌腱与胫后肌腱的共享滑膜鞘结构。
  3. 《生物力学》系列文献(360Doc):分析肌腱在运动中的力学作用及损伤机制。

以上内容基于权威解剖学资料及临床指南整理,确保科学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