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铅抗感染药Lead anti-infectives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7T64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含重金属化合物)
  • 来源与性状
    含铅抗感染药主要指20世纪初期使用的含铅化合物(如醋酸铅、次硝酸铋复合制剂),性状多为白色结晶粉末或溶液剂型。这类药物源于早期对重金属抗菌特性的探索,但现代因铅的神经毒性和蓄积性已被全面淘汰。
  • 管理级别
    历史药物 (H1 警示性退市药)
    原因:铅化合物具有明确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WHO及各国药监部门已禁止其用于抗感染治疗。中国《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将铅制剂纳入毒性药品管制范畴。
  • 临床价值
    历史药物 (H1)
    原因:20世纪30年代前曾用于肠道消毒或局部抗感染,因严重毒副作用(铅中毒性脑病、贫血、肾损伤)被现代抗菌药物取代,无合法临床应用。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历史适应症
    1. 肠道阿米巴病(通过抑制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2. 皮肤浅表真菌感染(外用剂型)
    3. 创伤消毒(通过铅离子沉淀蛋白质)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 急性铅中毒:腹痛、呕吐、脑水肿
    • 慢性毒性:贫血、周围神经病变、认知障碍
    • 肾脏损伤:肾小管坏死
    • 生殖毒性:致畸、不孕
  • 禁忌与风险

    • 绝对禁忌:妊娠期、儿童、肾功能不全者
    • 特殊风险:与EDTA等螯合剂合用可能加重铅离子释放
    • 替代方案: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等现代抗寄生虫药物

参考文献

  1. WHO技术报告第1025号《药用重金属风险评估指南》(2021)
  2. 《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 医疗用毒性药品名录
  3. Janssen S. et al. Heavy metal toxicity in antimicrobial therapy. J Med Toxicol 2019;15(4):287-294
  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停止使用含铅外用制剂的通知》(国药监注[2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