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桡肌腱Brachioradialis tendon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3YY6

核心定义

肱桡肌腱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肱桡肌腱起自肱骨干下端1/3段的前部(约距离肘关节线约8-10厘米处),向下沿前臂桡侧走行,最终止于桡骨茎突(位于前臂远端桡骨近掌侧的膨大部分,距肘关节约25-27厘米)。
  • 重要毗邻
    • 近端:毗邻肱肌(内侧)和旋后肌(外侧)。
    • 远端:与桡侧腕长伸肌腱及前臂伸肌支持带相邻。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肌肉骨骼系统中的上肢肌腱结构。
  • 功能
    • 主要功能:协助屈肘关节(与肱二头肌、肱肌协同作用)。
    • 辅助功能:在前臂旋前位时,帮助恢复肘关节伸直(通过前臂旋转调整肌力线)。
3. 组织结构
  • 组成: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含胶原纤维束和少量弹性纤维,表面覆盖滑膜鞘(减少摩擦)。
  • 肌腹与肌腱过渡区:肱桡肌的肌腹在近端逐渐过渡为肌腱,过渡区位于前臂中段偏桡侧,是应力集中区域(易发生损伤)。
4. 功能与作用
  • 力学特性
    • 在肘关节屈曲时提供稳定力量,尤其在前臂旋前位(如举重物时)表现显著。
    • 协助维持前臂与上臂的动态平衡,防止肘关节过伸。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肱桡肌腱炎:反复过度屈肘或前臂旋转(如网球、举重)导致肌腱炎症,表现为肘外侧或桡侧疼痛,活动时加重。
    • 肌腱部分/完全撕裂:剧烈运动或外伤(如跌倒时手部着地)可能导致肌腱断裂,表现为肘关节屈曲无力及局部肿胀。
    • 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胶原纤维退化可引发慢性疼痛或功能减弱。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
    • 休息、冰敷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缓解炎症。
    • 物理治疗(超声波、电刺激)结合肌腱牵拉训练恢复功能。
    • 手术治疗
    • 急性完全撕裂需手术修复肌腱端,术后需佩戴支具6-8周。
    • 慢性顽固性肌腱炎可考虑局部类固醇注射或微创清创术。
  • 康复要点
    • 术后或急性期后逐步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如静力屈肘)。
    • 避免重复性前臂旋前-旋后动作,直至肌腱完全愈合。
6. 常见误区
  • 误区:肱桡肌腱是肘关节主要屈曲动力源。
    事实:肱二头肌是主要屈肘肌,肱桡肌在旋前位时辅助发力,避免单纯依赖肱二头肌。

二、参考文献

  1. Gray's Anatom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Clinical Practice(第42版,2022)
    • 描述了肱桡肌腱的解剖位置及功能细节。
  2. 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2021)
    • 分析了肱桡肌腱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
  3. 解剖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7)
    • 标准化了“肱桡肌腱”的中文与英文命名及分类。

以上信息基于权威解剖学资料及临床研究整理,确保科学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