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在急性心肌梗死(MI)患者中的常规给药未能降低CLEAR SYNERGY(OASIS 9)试验中的两项共同主要终点事件。
然而,有迹象表明这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减少新发或恶化的心力衰竭风险。尽管试验中断率较高,但治疗中分析提示螺内酯对两项共同主要终点均有益处。
“这种治疗中分析应被视为探索性且具假设生成性质,但本试验中研究药物的中断率高于预期,”加拿大安大略省哈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医学教授、CLEAR SYNERGY试验首席研究员桑吉特·乔利博士(Sanjit Jolly, MD)表示。
“这正是治疗中分析变得更为重要的原因,”他在芝加哥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会议上报告螺内酯结果时指出,该结果同时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我认为耐受性更佳的药物(如非奈利酮)可能更有机会展现效果,”他补充道。
乔利指出,另一关键点在于这是一项现代急性心肌梗死试验,背景药物治疗水平极高。“过去20年,心肌梗死后预后显著改善,本试验中事件发生率低于预期,这使得新药验证差异更具挑战性。”
CLEAR SYNERGY, OASIS 9 试验
该试验采用2×2析因设计,同时在相同人群中评估抗炎药物秋水仙碱的效果。该分支结果近期在经导管心血管治疗会议上公布,显示秋水仙碱无获益。
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在EPHESUS试验中证实有益,可降低15%死亡率。
“尚不明确的是,这些药物是否对无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样有效。这正是CLEAR SYNERGY试验试图解答的问题,”乔利表示。
7062名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2×2析因设计随机分配至螺内酯或安慰剂组,以及秋水仙碱或安慰剂组。
螺内酯组设定两项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与新发/恶化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以事件总数评估);以及心肌梗死、卒中、新发/恶化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首次发生的复合终点。
在中位随访3年期间,螺内酯组主要终点1事件发生率为每100患者年1.7例(183例),安慰剂组为2.1例(220例)(风险比[HR],0.91;95%置信区间[CI],0.69-1.21;P = 0.51)。
主要终点2方面,螺内酯组3537名患者中有280名(7.9%)发生事件,安慰剂组3525名中有294名(8.3%)(HR,0.96;95% CI,0.81-1.13;P = 0.60)。
螺内酯组新发或恶化心力衰竭事件显著减少约三分之一(1.6% vs 2.4%;HR,0.69;95% CI,0.49-0.96)。
严重不良事件在螺内酯组发生率为7.2%(255名患者),安慰剂组为6.8%(241名)。螺内酯组因高钾血症(血清钾>5.5 mmol/L)导致的药物中断率高于安慰剂组(1.1% vs 0.6%),男性乳房发育发生率亦更高(2.3% vs 0.5%)。
治疗中分析显示:主要终点1的螺内酯组事件率为每100患者年1.5例(131例),安慰剂组为2.0例(179例)(HR,0.79;95% CI,0.63-1.00);主要终点2事件率分别为5.8%(204名)和7.2%(250名)(HR,0.83;95% CI,0.69-1.00)。
治疗中分析显示新发或恶化心力衰竭的减少幅度与意向治疗分析相似。
心力衰竭预防的潜在获益?
纽约市西奈山医学院(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的罗克萨娜·梅兰博士(Roxana Mehran, MD)在AHA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本试验多数患者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就诊时左心室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极少。尽管意向治疗分析完全呈阴性,但“试验事件数极低,这必然影响差异检测能力”。
针对治疗中分析提示的获益,梅兰强调:“当研究呈阴性时深入分析较为困难,但结合心力衰竭风险降低的结果,这一发现值得重视。我认为这是本试验的重要启示。”
她补充道,螺内酯可能对STEMI患者减少新发或恶化心力衰竭有益,“但需更精细的数据以确定最可能获益的患者群体”。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