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已有研究表明心房颤动(AF)与癌症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但其机制和方向性仍不甚明了。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组中新发心房颤动与新发癌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利用TriNetX研究网络。纳入患有高血压、II型糖尿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并根据是否存在心房颤动进行分层。排除既往有恶性肿瘤的个体。将患者分为三个年龄组:30–50岁、50–70岁和70–85岁,并使用倾向评分进行1:1匹配。主要结局为全因癌症发病率,次要分析为特定部位恶性肿瘤。采用风险比、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随访时间最长为心房颤动诊断后15年。
结果
匹配的队列规模为:30–50岁(每组n=67,156)、50–70岁(n=510,308)和70–85岁(n=882,729)。心房颤动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随着年龄组的增加,风险比分别为2.99、1.79和1.49(均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无癌症生存率下降:随着年龄组的增加,风险比分别为2.96、1.84和1.53(均p<0.001)。敏感性分析排除了心房颤动发作后3个月内和1年后诊断的癌症,比较了心房颤动亚型,并使用多变量Cox模型,证实了这些关联的一致性。
结论
心房颤动与新发癌症风险增加相关,尤其是在年轻个体中。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