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研究者指出,医疗从业者应向男女患者同等推广心房颤动预防措施及早期干预。心房颤动是一种异常心律失常,需引起重视。(图片由Getty Images提供)
斯米特心脏研究所新研究:排除身高因素后女性患病风险比男性高50%
科学界长期认为男性比女性更易患心房颤动(AFib),但女性受保护机制始终未被完全阐明。西达赛奈医疗中心斯米特心脏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颠覆了这一传统观点,证明当排除身高因素影响时,女性患异常心律失常的风险较男性高出50%。
这项发表于同行评议期刊《美国医学会心脏病学子刊》的创新发现表明,医疗从业者必须持续关注男女患者的心房颤动预防及早期干预。
"这是首次证实心房颤动风险出现实际逆转的研究,"斯米特心脏研究所心脏病学系主任、该研究高级作者克里斯汀·阿尔伯特医学博士指出。阿尔伯特同时主导了支撑本研究的全国性VITAL心律试验。"在2.5万名无心脏病史人群中,校正身高差异后,女性患病风险显著高于男性,增幅超过50%。"
阿尔伯特解释道,个体身高越高,心房颤动风险越大。正因女性普遍身高较矮,既往研究才显示其患病风险较低。
"但我们的研究意外表明:若男女身高相同,女性反而更易发生心房颤动,"阿尔伯特表示,"问题本质已然转变——我们不再追问'为何女性受保护',而需探究'为何女性风险更高'。"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未经治疗可能导致中风或心力衰竭。女性确诊后发生此类不良后果的概率高于男性,凸显了预防工作对女性的极端重要性。
患者可通过抗凝药物、体外复律或消融术等门诊手术,甚至心脏手术进行治疗,但女性接受消融术等侵入性治疗的比例较低。
"这是首次证实心房颤动风险出现实际逆转的研究。在2.5万名无心脏病史人群中,校正身高差异后,女性患病风险较男性高出50%以上。"
——克里斯汀·阿尔伯特 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
阿尔伯特指出,预计到2030年,全美患者将超1210万。随着人口平均身高体重持续增长,心脏病专家预期心房颤动诊断数量将持续攀升。
"鉴于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所有患者提供预防策略和早期诊断干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这位西达赛奈医疗中心心脏病学教授兼李与哈罗德·卡佩洛维茨杰出心脏病学讲席教授强调。
阿尔伯特表示,预防心房颤动最有效的策略包括:保持健康体重、控制血压、限制饮酒及适度运动。
"这些生活方式调整对心房颤动高风险人群至关重要,同时所有女性均可通过这些措施预防其他心脏相关疾病,"斯米特心脏研究所芭芭拉·史翠珊女性心脏中心主任、女性心脏病研究先驱诺埃尔·贝尔-梅尔茨医学博士指出。未参与本研究的贝尔-梅尔茨认为,该数据凸显了女性心房颤动预防的重要性。
"无论性别如何,心房颤动都是我们亟需预防的疾病,"阿尔伯特强调,"这项重要研究是医疗界必须关注的关键进展,我们应开始与所有患者(无论男女)讨论心房颤动风险。"
研究资助:VITAL心律试验获R01HL116690资助,VITAL试验获U01CA138962及RO1CA138962拨款支持,资金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膳食补充剂办公室、国家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及国家补充与综合健康中心。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