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全周期科学应对

建议收藏!卒中全周期科学应对方法大揭秘!

作者:范致远
2025-09-24 10:05:01阅读时长3分钟1391字
神经科脑卒中中风急性期急救康复期管理预防复发BEFAST原则家庭急救科学运动健康生活血压控制糖尿病管理心房颤动卒中防治全周期管理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已经成为我国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其危害不容小觑。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对于患者的救治和康复至关重要。然而,很多人在急性期处理和康复期管理上存在误区,像擅自喂水、用药,或者进行不恰当的运动等,这些错误操作可能会带来窒息、出血加重或复发等风险。今天,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科学应对卒中发作、管理康复阶段以及预防复发。

卒中急性发作期:争分夺秒,正确急救

症状识别与黄金急救步骤

“BEFAST”原则能帮我们快速识别卒中症状。“B(Balance)”代表平衡能力突然丧失,比如走路不稳、身体偏斜;“E(Eye)”是突发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F(Face)”指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意味着手臂无力或麻木;“S(Speech)”是言语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语言;“T(Time)”强调时间就是大脑,一旦发现上述症状,要立刻拨打120,千万别自行转运患者。

急性期禁忌操作与风险规避

在急性期,严禁给患者喂水、进食或擅自服用降压药、阿司匹林等药物。因为卒中类型不明(可能是出血性或缺血性),盲目用药可能加重病情,如出血性卒中加重出血,或干扰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家庭急救实操指南

当遇到卒中急性发作,我们可以这样做:

  • 正确体位: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 环境处理:保持室内通风良好,让患者呼吸更顺畅。
  •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呼吸频率等,同时记录症状起始时间,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紧急情况的判断与处理

如果患者突发呼吸停止、严重呕吐窒息等危急情形,非专业人员不要随意移动患者肢体。可以先清理口腔异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但一定要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

卒中康复期:科学管理,自我护理

康复训练原则与运动禁忌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卢旺盛表示,康复期要遵循“循序渐进、适度安全”的原则。像篮球、足球这类剧烈对抗运动是严禁参与的,推荐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不过,运动强度要根据个人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家庭护理核心要点

  • 环境优化: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 - 25℃,湿度保持在50% - 60%,同时移除地面杂物,避免患者跌倒。
  • 日常活动管理:患者要分阶段恢复自理能力,比如先从坐立开始,逐渐过渡到行走,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 疼痛与并发症监测:康复过程中,肩痛、吞咽困难等问题比较常见。可以通过适当的按摩、康复训练来舒缓。如果突发肢体麻木加剧,一定要立即复诊。

药物管理与用药安全

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凝药、降压药,同时记录血压波动数据。如果出现药物副作用,比如出血倾向,要及时告知医生。

卒中的长期预防:控制风险,健康生活

基础疾病控制方案

  • 高血压:每天都要监测血压,饮食上要减少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还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 糖尿病: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多吃高纤维、低GI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 心房颤动:要规范进行抗凝治疗,定期做心电图随访。

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禁忌: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多吃深海鱼(如三文鱼)、坚果(每天一小把)等富含Omega - 3的食物。
  • 作息管理:保证每天7 - 8小时的睡眠,午休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避免熬夜导致血压骤升。

个性化健康管理模板

我们可以准备饮食记录表、运动计划表(比如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快走)、用药提醒清单,建立长期的监测机制。 卒中防治要贯穿“急救 - 康复 - 预防”全周期。早期识别症状能缩短黄金救治时间,规范的康复管理可以提升生活质量,长期控制危险因素则能降低复发风险。让我们响应2024年世界卒中日“体医融合,战胜卒中”的主题,将医学治疗与科学运动结合起来,通过家庭支持和自我管理,实现全面的健康管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