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美格鲁肽正成为热议话题,从医生处方的糖尿病患者,到寻求减重的人群,乃至从未使用却持续关注药物讨论的公众,都在谈论它。在CBC《激情视角》栏目9月24日晚9点首播的新纪录片《司美格鲁肽效应:不止于腰围》中,多伦多获奖导演保罗·肯普深入探究了GLP-1类药物的影响——这些影响远超体重减轻的范畴。
正如纪录片所述,预计半数人口将使用GLP-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革命》作者亚历山德拉·索瓦博士指出,50%人口正受肥胖困扰。通过在加拿大、美国和丹麦对医疗专业人士、研究者及GLP-1药物使用者的采访,《司美格鲁肽效应》展现了这些药物的普及如何重塑社会。
影片还收录了食品行业、时尚领域和健身行业的从业者,他们谈及GLP-1药物使用者激增对其业务运营的影响。
但若预期本片将批判司美格鲁肽等GLP-1类药物,则大错特错。事实上,影片呈现了大量支持使用这些药物的积极论据:从帮助饱受"食物干扰"困扰者重获生活掌控,到药物在治疗炎症、赌博成瘾、酒精依赖及降低痴呆风险等方面的潜力研究。
"你重获了幸福与自信"
对肯普而言,关注此话题的初衷源于在派对上听到人们私下讨论GLP-1药物,但围绕它的污名化现象显著——它被视为"捷径药物",专为不愿去健身房或改变饮食习惯的人准备。
肯普向雅虎加拿大表示:"我稍作研究……多数人称约5%-7%的加拿大人及10%-12%的美国人正在使用GLP-1类药物。但随着深入交谈,人们说这些数据严重偏低。实际用药人数远超预期,因为存在复方药房和健康诊所,它们游离于医疗体系之外……健康诊所透露,他们有成千上万患者为此求医。"
"美国估计用药人口可能高达20%……我思考后意识到:若如此多人用药,他们进食减少、减少光顾餐厅、饮酒量下降,医疗体系将受何影响?餐饮业和零食行业又将如何?"
尽管《司美格鲁肽效应》的构思源于肯普窥见人们秘密讨论GLP-1药物使用以悄然减重的现象,但导演表示,受访者对影片公开谈论用药经历并不困难。
该纪录片向观众介绍了多伦多39岁的布莱恩·默里。他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获处方司美格鲁肽。默里谈及药物如何调控血糖,更具体描述了它如何阻止自己在无饥饿感时吃糖和开冰箱找零食的习惯。
还有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埃德娜·萨瑟伦。离婚后,她因大量饮酒、进食和派对导致体重增加,却坦言自己"懒惰"且"缺乏动力"去健身和健康饮食。她通过虚拟咨询获取GLP-1药物,药品直接寄送家中,从未需面诊医生。
萨瑟伦在纪录片中表示:"减重后你意识到重获了许多——幸福与自信回归了。"她计划终身使用该药物。
肯普指出:"有些人可能为虚荣用药,只为感觉更好或无法减掉最后20磅。我认为这类人群将推动市场在未来几年爆发式增长,随着污名化减弱——而它确实在减弱。"
"科学认知的接受度提升,加之目睹众多人经历身体蜕变,将改变公众观点。人们会说:是的,存在副作用,但益处显著。初期确有关于副作用的恐怖故事,但随着医生学会正确给药,这些情况正在减少。"
"你谈论的是消灭一个群体"
当然,GLP-1类药物并非全然积极。纪录片警示减重同时会伴随肌肉与骨骼流失,这对老年人尤为严峻——关乎行动能力及跌倒后的恢复问题。
单口喜剧演员兼播客主劳伦·霍普·克拉丝在片中提出关键概念:GLP-1药物营销的危险性在于,它向所有超重者传递"必须用药"的信号。
克拉丝在纪录片中直言:"你谈论的是消灭一个群体。这极度污名化且令人恐惧。"
"仿佛在说:既然已有 proven 方式维持体重,我作为肥胖者走在街上,他人会想'你知道不必这样'。而我想说:我知道。五年后若半数国民瘦削且使用GLP-1,对肥胖者的审视将更严苛。我正为此努力,打破反肥胖偏见,证明肥胖者同样能成就非凡。"
对肥胖者的审视将更严苛。
反思影片制作如何影响其个人对GLP-1药物的看法,肯普坦言曾存偏见,但也更清晰理解药物日益普及引发的多重担忧。
当被问及初始态度时,肯普说:"开拍时我对GLP-1类药物颇为负面。我主观认为这对部分人是捷径,剥夺了他们通过节食或运动自主掌控健康的机会。但后来……我对肥胖者产生更多同理心,理解他们每日面对的挑战与'食物干扰',以及成瘾问题。"
"另一关键是,大量人口严重超重,他们将何去何从?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化会如何演变?……我对经历此类挑战、对完全依赖药物解决健康问题感到不安的人们,产生了更深的共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