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城——根据加拿大心血管大会(CCC)2025公布的数据,对于符合指征的多支血管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S-CABG)相较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骨正中切开术)可实现更快的功能恢复及其他临床获益。
渥太华心脏研究所心脏外科微创心脏研究特聘主席兼主任Marc Ruel医学博士在报告中指出:“胸骨正中切开术具有侵入性,因此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他以DEDICATE试验为例说明,该试验比较了经导管与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效果,手术组术后30天卒中或死亡发生率为3.5%,1年时升至10%。“这表明胸骨正中切开术确实具有侵入性。”
手术时长更长但恢复更佳
Ruel及其团队在2018至2024年间开展的多中心跨国MIST研究中,旨在验证非胸骨切开术的CABG(因其侵入性更低)能否安全实施并提供额外临床获益。该研究在加拿大、美国、德国、印度、中国和日本进行。
研究纳入因多支血管病变(≥2个血管区域狭窄≥70%或左主干狭窄≥50%)需行CABG的患者,经评估适合MICS-CABG者被随机分配接受MICS-CABG或胸骨正中切开术CABG;拒绝随机分组者则接受MICS-CABG并纳入注册研究。主要终点为术后1个月SF-36身体功能总分(PCS)。
总体而言,17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同意随机分组。两组在主要风险因素(如吸烟、BMI、糖尿病、高血压及既往心脏事件)以及CAD严重程度和范围方面均具可比性,血管桥数量、吻合口数量及动脉桥比例也相似。如预期,MICS-CABG手术时长更长(平均219.5分钟对181.4分钟),但总机械通气时间更短(5.2小时对11.6小时)。
术后1个月,MICS-CABG组PCS评分显著优于胸骨切开术组(47.1分对44.3分)。经校正手术中心及其他关键协变量后,该优势仍保持显著。
接受微创手术的患者输血率显著降低(12.8%对32.1%),平均住院时间呈缩短趋势(5.8天对6.9天)。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亚组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合并症或CAD严重程度患者的结局无显著差异。Ruel指出该研究存在入组困难、女性参与者不足及未设盲等局限,后续将在5年时点再次评估结局。
手术效果未打折扣
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心脏外科医生Emmanuel Moss医学博士(本次会议主席,未参与该研究)向Medscape加拿大新闻表示,安全实施微创CABG是心脏外科的重要目标,因其更受患者欢迎且能缩短恢复时间。MIST研究证实该技术在合适患者中应用不会损害手术效果,但需在更大样本中重复验证。
Moss还指出:“冠状动脉支架是搭桥手术的替代方案,虽侵入性更低,但长期预后通常较差。若能提供MICS-CABG等微创选择,患者可能更倾向于接受搭桥手术。”
该研究由美敦力公司资助。Ruel报告获得美敦力支持,并披露其担任《循环》杂志外科编辑、曾任加拿大心血管学会主席及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加拿大理事。Moss声明无相关利益冲突。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