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心脏病可能具有多个成因,包括动脉斑块积聚或影响心脏血管功能的问题。通过及早采取保持心血管健康的措施,可有效预防风险因素的发展。
什么是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成因?
冠状动脉表面的大动脉内斑块积聚是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主要成因。某些患者的心脏血管可能在需要更多富氧血液时无法正常反应,这也是致病因素之一。
正常血管与阻塞血管对比:左图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的位置,右上图展示血流正常的健康冠状动脉,右下图显示因血管壁斑块堆积导致狭窄的阻塞冠状动脉。
医学插图版权 © Nucleus Medical Media,保留所有权利
斑块积聚(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的斑块积聚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积聚会随时间推移导致动脉硬化和狭窄,从而减少或阻断流向心肌的血液。
微量斑块也可能在心脏小血管内积聚,引发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血管功能异常
有时心脏血管无法对身体需求产生正常反应。正常情况下,人在运动或应激时冠状动脉会扩张增加供血,但患病时血管可能无法扩张甚至收缩。
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长期炎症、高血压或糖尿病导致的动脉壁损伤有关。大型冠状动脉内壁受损可能引发血管痉挛(突然收缩),暂时阻断心肌供血。
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状动脉心脏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防的。研究表明,终身实践心脏健康生活方式——戒烟、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可预防或延缓多数人群的疾病发展。对具有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这种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早期预防的重要性
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风险因素始于儿童期。因此应在童年建立健康习惯,包括合理营养和体育活动。由于超重与肥胖年轻化趋势,9-11岁儿童应进行胆固醇水平筛查。若父母或祖辈在55岁(男性)或65岁(女性)前出现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可能需更早筛查。
某些遗传疾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心脏病发作。对确诊儿童,治疗方案包括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及他汀类药物。严重肥胖患儿可能考虑减重手术或GLP-1受体激动剂(原用于糖尿病治疗,现扩展用于体重管理)。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