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污染与高温共同暴露显著增加年轻人心脏病发作风险
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在《循环》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臭氧污染与高温双重环境压力源的共同暴露,显著增加18-64岁成年人急性心肌梗死(MI)风险。该研究基于2016-2020年美国私人保险理赔数据,分析270,12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发现:同时暴露于近地面臭氧(60ppb)和高温(约32-35℃)时,心脏病发作风险较低温低臭氧日增加33%;即便在臭氧50ppb和21℃的温和条件下,风险仍上升15%。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朱玲姿指出:"环境危害的即时效应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实时关注高污染和高温天气,建议向年轻患者强调即使中等水平的环境暴露仍存在心血管风险。"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首席研究员玛丽·约翰逊强调,该研究突破传统心血管研究的年龄局限性,首次系统揭示年轻人群体对环境压力源的易感性。
研究揭示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在高温高臭氧日呈现更高脆弱性(P=0.016),而男性在单一环境因子升高时即出现风险上升。朱博士建议临床医生应基于性别特征制定预防策略:"男性对轻度暴露的敏感性尤其值得重视,需要针对年轻男性开展主动预防咨询。"
研究团队建议的实用预防措施包括:调整户外活动时段、保持水分摄入,以及使用风扇或空调等降温手段。研究者强调,应将防护措施转化为简单的行为改变(如检查空气质量APP、高臭氧日关闭车窗等),而非要求剧烈生活方式调整。玛丽·约翰逊补充指出,弱势群体(如无保险人群)因居住在空气污染更严重区域且缺乏降温设备,可能面临更高风险,且突发心脏死亡在这些群体中存在漏报可能。
该研究揭示了环境风险从慢性病关联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范式转变,强调临床医生在气候健康教育中的前沿作用。研究同期刊发于《流行病学》的另一项研究显示,野火烟雾中的细颗粒物长期暴露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存在关联。研究者指出,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热浪频发和空气质量恶化,临床医生已成为环境健康研究转化为预防实践的关键推动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