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素新药使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觉醒状态恢复正常Novel Orexin Drug Normalizes Wakefulness in Narcolepsy Type 1 | MedPage Today

创新药物 / 来源:www.medpagetoday.com美国 - 英语2025-10-23 04:45:00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57字
两项关键性三期临床试验证实,新型食欲素受体2激动剂oveporexton在治疗1型发作性睡病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患者12周治疗后平均觉醒维持测试睡眠潜伏期较基线显著延长17.20至20.09分钟,56%-69%患者达到正常觉醒水平(睡眠潜伏期>20分钟),同时嗜睡量表评分改善8-9.75分且猝倒发作率降低79%-88.8%,药物安全性良好无肝毒性风险,仅出现轻中度尿频和失眠等可管理的不良反应,有望为因食欲素神经元缺失导致的睡眠障碍患者提供革命性治疗方案。
食欲素新药oveporexton1型发作性睡病觉醒状态睡眠潜伏期猝倒症状主观嗜睡程度治疗模式安全性疗效
食欲素新药使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觉醒状态恢复正常

芝加哥——在两项随机三期临床试验中,新型食欲素受体2激动剂oveporexton使大多数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觉醒状态恢复正常。

在两项试验的2毫克每日两次剂量组中,经过12周治疗,四次40分钟维持觉醒测试的平均睡眠潜伏期较基线分别延长17.20分钟和20.09分钟,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01)。达到平均睡眠潜伏期大于20分钟(视为正常阈值)的患者比例在试验中分别达56%和69%,而安慰剂组仅为6%和0%。

克利夫兰诊所的南希·福德瓦里-谢弗医生在胸科医师学会年会上报告称,大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在猝倒症状和主观嗜睡程度方面也达到了正常评分标准。她表示:“这些结果证实,这种选择性食欲素受体2激动剂能提供实质性改善,有望彻底改变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治疗模式。”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系统的会议联合主持人内森·诺瓦克医生称该结果“相当显著”。他指出,当前治疗此类发作性睡病(由调节觉醒、睡眠和注意力的食欲素神经元缺失引发)的药物通常仅能使睡眠潜伏期改善2-12分钟。诺瓦克强调:“鉴于福德瓦里-谢弗医生所描述的药物良好耐受性和安全性,看到如此显著的效果令睡眠医学领域倍感振奋。”他同时提及同类药物开发中曾因耐受性问题受阻,某二期试验中56名患者中有3人出现符合海氏法则标准的药物性肝损伤。

作为新一代口服药物,oveporexton在所有试验中均未显示肝毒性证据,且无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尿频(55%-61%患者)和失眠(57%-58%),以及尿急、鼻咽炎(约15%)和头痛(4%-15%)。鉴于其作用机制,研究者特别关注了泌尿系统和睡眠相关事件,但所有反应均无需医疗干预且多为轻中度。

“初光”和“辉光”两项试验均纳入16-70岁患者,诊断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并经多导睡眠图或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确认,同时携带HLA-DQB1*06:02遗传风险等位基因或脑脊液食欲素水平≤110 pg/mL。患者基线埃普沃斯嗜睡量表评分≥11分,且每周发生≥4次部分性或完全性猝倒发作。

“初光”试验将168名患者按2:3:3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1毫克oveporexton每日两次组或2毫克每日两次组,治疗12周;“辉光”试验将105名患者按1:2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或2毫克oveporexton每日两次组,同样治疗12周。两组试验结束后均进行4周随访或转入长期扩展试验。

福德瓦里-谢弗表示,基线时各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基本均衡。两项研究平均年龄为29-34岁,74.3%-84.3%患者既往接受过发作性睡病治疗且需洗脱。

埃普沃斯嗜睡量表评分从基线17-19分下降:1毫克剂量组较安慰剂多改善8分,两个2毫克剂量组分别多改善9.75分和9.53分(P<0.001)。12周时达到正常10分阈值的患者比例,“初光”试验中1毫克组为67%、2毫克组为83%(安慰剂组17%);“辉光”试验中2毫克组达84%(安慰剂组12%)。

猝倒发作频率方面,“初光”试验显示1毫克和2毫克剂量组较基线中位降幅分别为82.6%和79.0%,“辉光”试验2毫克剂量组降幅达88.8%,而安慰剂组无改善。

该研究结果此前已在2025年9月新加坡世界睡眠大会首次公布。

福德瓦里-谢弗指出,虽然本研究仅涉及1型发作性睡病,但既往研究表明食欲素信号缺陷可能存在于其他疾病包括2型发作性睡病中,尽管后者脑脊液食欲素水平可能正常。“因此未来我们可能会发现,这类化合物同样能产生显著疗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