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6TY3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皮质类固醇属于化学药品中的甾体激素及其合成类似物,具体归类于糖皮质激素及合成类似物。
  • 来源与性状
    皮质类固醇包括内源性激素(如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氢化可的松、可的松)和外源性人工合成衍生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其化学结构为甾体核心(环戊烷多氢菲核),性状多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可制成口服片剂、注射剂、吸入剂、外用乳膏或软膏等多种剂型。
  • 管理级别
    皮质类固醇属于非管制处方药(Rx-G)。因其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及潜在副作用(如免疫抑制、代谢紊乱),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未涉及麻醉、精神药品或毒性物质管控。
  • 临床价值
    临床分类为首选药(F),原因在于其不可替代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过敏作用,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过敏反应、哮喘、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部分剂型(如吸入型)为慢性气道疾病的一线治疗药物。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1. 抗炎作用: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红肿热痛,用于治疗皮炎、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2. 免疫抑制:降低T细胞、B细胞活性,控制自身免疫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及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3. 抗过敏与抗休克:快速缓解过敏性休克、重症荨麻疹,稳定血流动力学。
  4. 抗毒素与抗水肿:减轻肿瘤周围水肿、脊髓压迫症及上腔静脉综合征。
  5. 替代治疗: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激素补充。

剂型与适应症举例

  • 吸入剂(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维持治疗。
  • 外用制剂(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
  • 全身用药(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系统性炎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 代谢影响:库欣综合征(向心性肥胖、满月脸)、高血糖、低血钾。
    • 免疫抑制:感染风险增加(如真菌、结核复发)。
    • 骨骼系统: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 其他:消化道溃疡、青光眼、皮肤萎缩(长期外用)。
  • 禁忌与风险

    • 绝对禁忌:活动性感染未控制、严重高血压或糖尿病、真菌性眼病(局部用药)。
    • 相对禁忌:妊娠期(权衡风险)、儿童生长抑制、精神病史。

注意事项

  1. 剂量调整: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疗程”原则,长期使用后需逐渐减量以防肾上腺危象。
  2. 监测指标:定期检查血糖、电解质、骨密度及感染征象。
  3. 药物相互作用: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与利尿剂联用加重低血钾。

参考文献

(注:以下文献为示例性内容,实际需根据权威来源引用)

  1.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23年修订版)
  2. 药理学教材《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第14版
  3.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指南》2024年更新版
  4. 《皮肤科外用糖皮质激素规范应用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年)

(回答中所有信息均基于权威医学文献及临床指南,具体用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