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Fisher分级Fisher scale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Radiology Reference Article | Radiopaedia.org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radiopaedia.org澳大利亚 - 英语2025-09-04 09:33:39 - 阅读时长2分钟 - 875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Fisher分级体系在CT扫描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通过四个分级标准(无出血至31%血管痉挛风险)和改良分级系统的对比分析,揭示其对预测脑血管痉挛风险的临床价值,同时讨论了与其他分级系统的差异及实际应用偏好。
蛛网膜下腔出血Fisher分级血管痉挛分级标准改良分级健康死亡率Hunt和Hess分级系统WFNS分级系统脑血管痉挛预测模型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Fisher分级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Fisher分级是首个且最广为人知的CT非增强扫描评估体系,由Fisher于1980年提出。该分级系统最初用于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其中3级出血时血管痉挛风险最高。

应用特点

尽管该系统被称为分级量表(1-4级),但需注意血管痉挛风险仅从1级到3级递增,4级风险反而下降。目前已有多种改良分级系统提出,主要通过整合不同参数预测死亡率和血管痉挛风险。但原始Fisher分级及改良版本仍广泛使用,后者不仅是对原系统的优化,且在症状性血管痉挛风险评估中显示:原始分级的4级风险低于3级。

分级标准

  • 1级
  • 未检测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室出血(IVH)
  • 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21%
  • 2级
  • 弥漫性薄层出血(<1mm)
  • 无血凝块
  • 血管痉挛发生率25%
  • 3级
  • 局部血凝块和/或出血层厚度>1mm
  • 无脑室出血
  • 血管痉挛发生率37%
  • 4级
  • 弥漫性或无SAH
  • 合并脑实质或脑室出血
  • 血管痉挛发生率31%

与改良分级的差异

出血特征 Fisher分级 改良分级
无出血 1级 0级
薄层SAH无IVH 2级 1级
厚层SAH无IVH 3级 3级
存在IVH 4级 2级(薄层SAH)
4级(厚层SAH)

相关系统

  • Hunt和Hess分级系统
  • WFNS分级系统
  • 脑血管痉挛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1. Ashley Shaw等. Radiology (2009) ISBN:9781405184748
  2. Marc Fisher. Stroke, Part II (2008) ISBN:9780444520043
  3. Jennifer A. Frontera. Neurocritical Care (2011) ISBN:9781604061635
  4. Fisher C等. Neurosurgery 1980;6(1):1-9
  5. Claassen J等. Stroke 2001;32(9):2012-20
  6. Komiyama M. Interv Neuroradiol 2019;25(6):653-4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