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根部突然剧烈疼痛,往往提示第一掌骨基底部(就是手掌和大拇指连接的那块骨头根部)可能受伤了。这个位置是手部力量传导的关键部位,如果出现骨折或脱位,得通过专业影像检查才能看清损伤程度。临床上常用的影像检查主要分三类:基础筛查、精准定位和软组织评估。
X线平片:基础筛查的“入门检查”
X线平片是最常用的基础筛查方法,通常要拍正面、侧面和斜着的三个角度,就能初步判断有没有骨折。片子上能看到骨折线的走向、关节面有没有错开,以及有没有碎骨片。如果关节面错开超过2毫米,或者掌骨的轴线夹角变了15度以上,说明骨折不稳定,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处理。X线检查很快,30秒就能出初步结果,但对于一些不容易发现的“隐匿性骨折”(比如骨折线很细或没完全断开的),可能会漏诊。
CT扫描:复杂骨折的“精准定位器”
如果是复杂骨折(比如Bennett骨折——大拇指根部关节内的骨折,或者Rolando骨折——Y型粉碎性骨折),就得用CT扫描了。多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技术能把骨头的结构“立体”地显示出来,不仅能看清骨折线,还能测量碎骨块占关节面的比例——如果碎骨块占了30%以上,通常需要手术处理。比起普通X线,CT对复杂骨折的诊断准确性高很多,能帮医生更精准地判断骨折情况。
MRI检查:软组织损伤的“侦察兵”
MRI主要用来评估软组织的损伤,比如韧带有没有拉伤、神经有没有受压。它能通过不同的扫描序列,看到韧带损伤后的“毛边”样改变,或者神经水肿的信号变化——比如如果合并腕管综合征(手腕里的神经被压迫),T2WI序列能显示神经肿起来的高信号,增强扫描还能看到有没有异常的强化区域。MRI特别适合早期发现神经、血管的损伤,弥补X线和CT只看骨头的不足。
检查实施注意事项
做检查前要注意:尽量别乱动受伤的手掌,防止碎骨片移位;固定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比“OK”的手势,保持手腕背伸30度(就是轻轻往上抬手腕的姿势)。如果需要冰敷,要注意保护皮肤,每次敷不要超过15分钟,避免冻伤。一般建议伤后24小时内完成影像检查,这样能更准确判断损伤程度。
检查结果怎么看?
看不同检查结果的时候,重点不一样:X线主要看关节面有没有错开、角度变没变大;CT要留意碎骨块占关节面的比例和位置;MRI则重点看神经走行的地方有没有异常信号。把这三种检查结合起来,就能从骨头到软组织都查清楚。现在的影像技术也在进步,比如低剂量CT(减少辐射)、快速MRI序列(缩短检查时间),还有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都能让诊断更快、更准。
了解这些影像检查的适用情况和结果怎么看,能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实际看病的时候,医生会根据受伤的原因(比如摔了一跤用手撑地,还是被重物砸了)和症状(比如肿得厉害、不能动),合理组合检查项目,避免漏诊。这样才能更精准地治疗,让手尽快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