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质疑BMI作为健康体重标准的可靠性
数十年来,BMI(身体质量指数)一直是医生判断某人是否体重不足、"正常"、超重或肥胖的首要参考指标。但最新全球研究表明,即使BMI处于正常范围、穿着时看起来消瘦,仍可能符合医学定义的肥胖标准。
这项发表在《JAMA网络开放》上的大规模研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数据,分析了来自91个国家逾47.1万名成年人的健康资料。研究团队重点观察了BMI落在正常范围(18.5–24.9)但腰围超标的人群——通过腰围测量判定腹部脂肪堆积情况。
结果显示,约五分之一BMI正常的人存在腹部肥胖,这种大腰围与严重健康风险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许多外表看似消瘦者仍符合肥胖医学标准。与BMI正常且腰围较小者相比,腹部脂肪超标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高出29%,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激增81%,同时更易出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
简言之,即使体重未超标,他们的新陈代谢特征更接近肥胖人群。该发现暴露出肥胖评估体系的盲点:BMI仅考量体重与身高比例,却无法反映脂肪分布状况。
专家指出,深层积聚在腹部并包裹重要器官的脂肪危害尤为严重,会加剧炎症反应、引发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问题。研究者将这种"外表消瘦、内里肥胖"现象称为TOFI(瘦外胖内)。研究显示,BMI正常但腰围超标者更可能缺乏运动、蔬果摄入不足,并多从事 desk jobs 或处于失业状态。
肌肉量不足与活动减少的组合,使人即使整体体重未明显增加也易堆积内脏脂肪。最新研究提示,对多数成年人而言,腰围测量应与体重同等重视——女性腰围超过32英寸(约81厘米)、男性超过37英寸(约94厘米)即表明腹部脂肪过量,健康风险升高。
研究团队指出若干局限:由于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仅能揭示关联性而无法证明因果关系;数据涵盖多国不同时期,且高收入国家样本不足可能影响结论普适性;研究未使用实际体脂扫描,依赖受试者自报生活习惯可能降低结果可靠性。不过,世卫组织的调查方法总体经过良好验证。
Khloe Quill 是福克斯新闻数字版的生活方式制作助理,她与生活团队负责报道包括饮食、旅行及健康在内的多元主题。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