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
心房颤动(AF)中的临床复杂性(CC)反映了重叠风险因素导致的血栓栓塞与出血双重脆弱性。目前CC在不同种族间的表达差异尚未得到充分描述。
方法
研究团队对欧洲EORP-AF和亚洲APHRS-AF注册研究进行了事后分析。CC定义为CHA₂DS₂-VASc评分≥2并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条件:(i) 年龄≥75岁且体重指数(BMI)<23 kg/m²;(ii) 慢性肾病;或(iii) 既往重大出血。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识别CC、口服抗凝剂(OAC)使用及节律控制的预测因素。主要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复合结局,其中MACE定义为心血管死亡、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血栓栓塞事件。次要终点包括各单项结局及重大出血。所有关联性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评估。
结果
在14,055名患者中,2,794名(19.9%)符合CC标准(平均年龄77±9岁;46%为女性)。与欧洲患者相比,亚洲CC患者呈现显著不同的临床特征,且接受OAC治疗的可能性较低(比值比[OR] 0.75,95%置信区间[CI] 0.57–1.01)或节律控制(OR 0.53,95%CI 0.41–0.69)。CC独立关联于复合结局风险增加(风险比[HR] 1.55,95%CI 1.35–1.77)、全因死亡(HR 1.65,95%CI 1.42–1.93)、MACE(HR 1.50,95%CI 1.26–1.80)、心血管死亡(HR 1.81,95%CI 1.40–2.36)及重大出血(HR 2.02,95%CI 1.47–2.77)。复合结局的超额风险在亚洲患者中更为显著(HR 2.28,95%CI 1.57–3.32),而欧洲患者风险增幅较低(HR 1.51,95%CI 1.31–1.75;交互作用p值=0.036)。
结论
在具有临床复杂性的房颤患者中,亚洲入组人群在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证实亚洲人群对临床复杂性具有更高脆弱性,这一发现对制定区域化心血管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