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调整的个体化治疗未改善心房颤动患者预后Tailored risk-based treatment does not improve outcome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news-medical.net瑞典 - 英语2025-09-04 09:27:45 - 阅读时长2分钟 - 858字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开展的ABC-AF临床试验显示,采用基于生物标志物的风险评分(ABC-AF-卒中/出血评分)指导的心房颤动治疗策略,未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该研究纳入3933例患者,中位随访2.6年,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卒中风险(0.87 vs 0.74/100患者年)和死亡风险(2.44 vs 2.02/100患者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18/100患者年和2.67/100患者年。研究因安全顾虑提前终止,提示临床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需谨慎验证。
心房颤动个体化治疗风险评估临床获益卒中死亡大出血口服抗凝药精准医疗临床决策支持工具
基于风险调整的个体化治疗未改善心房颤动患者预后

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25年大会最新公布的临床试验结果,针对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个体化多维度风险评估治疗策略,并未显示出优于常规指南治疗的临床获益。

该研究采用基于生物标志物的ABC-AF风险评估体系,整合年龄、临床病史(如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出血史)及生物标志物指标(包括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生长分化因子15、血红蛋白等),对3933名瑞典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医生可获取自动计算的风险评分及个体化治疗建议,而对照组则按常规诊疗流程处理。

在中位随访2.6年的观察中,试验组(1967例)与对照组(1966例)的主要终点(卒中或死亡复合事件)发生率分别为每100患者年3.18例和2.67例(风险比1.19,95%置信区间0.96-1.48,p=0.12)。具体分析显示:

  • 卒中事件:试验组0.87/100PY vs 对照组0.74/100PY(p=0.44)
  • 全因死亡:试验组2.44/100PY vs 对照组2.02/100PY(p=0.13)
  • 大出血事件:试验组2.82/100PY vs 对照组2.61/100PY(p=0.50)

值得注意的是,试验组口服抗凝药(OAC)使用率从基线85.7%升至97.8%,对照组则升至92.6%(p<0.0001)。两类药物调整呈现差异化趋势:

  • 试验组:阿哌沙班、达比加群使用增加,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减少
  • 对照组: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利伐沙班使用增加,华法林减少

研究主要负责人乌普萨拉大学Jonas Oldgren教授指出:"在事件发生率低于预期的受试人群中,我们未观察到基于风险评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带来明确获益。由于高风险组(CHA₂DS₂-VASc评分≥3)死亡趋势升高,研究提前终止。尽管样本量未达预期,我们仍将继续长期随访以评估潜在远期效应。"

该研究结果凸显了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提示风险分层和精准医疗工具在常规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需经过严格的前瞻性验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