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微生物组:健康皮肤屏障的关键
随着消费者逐渐接受温和、注重屏障修复的护肤理念,专家指出维持皮肤微生物组平衡对实现健康强韧的肌肤至关重要。
如今,消费者对皮肤健康的关注度与投入度显著提升,"少即是多"的护肤趋势日益盛行——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温和修复型、补水型成分及护理方案。皮肤健康领域中,皮肤微生物组正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什么是皮肤微生物组?
微生物组指特定区域生存的微生物群落(亦称微生态或菌群)。皮肤微生物组由数万亿微小生物构成,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主要栖息于表皮角质层。其组成会随身体部位及外部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
皮肤教育专家、磨坊学院创始人贝·洛阿斯比-史密斯解释道:"部分菌群存在于足底等湿润区域,或肘内侧、膝后等褶皱处;另一些则在干燥或皮脂丰富的区域更为活跃。值得注意的是,出生时的微生物组差异与分娩方式相关——剖腹产与顺产婴儿的初始菌群存在区别。随着成长,基因、饮食、生活习惯、环境、紫外线及空气污染等因素将持续影响皮肤微生态。"
微生物组如何塑造皮肤健康
尽管皮肤上寄居大量微生物看似令人不适,它们实则扮演着关键角色。平衡的皮肤微生物组是皮肤屏障的核心组件,能有效阻隔病原体入侵,维持水分、pH值及整体皮肤完整性,同时支持皮肤免疫系统并调控结构性与细胞炎症反应。
每个人的微生物组均具独特性,各类菌群各司其职。但并非所有微生物皆有益,皮肤微生态也可能失衡。
洛阿斯比-史密斯指出:"我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有益菌',即核心菌群。这类菌群自幼年便稳定存在于皮肤,如表皮葡萄球菌和粘膜罗斯菌,它们参与免疫防御并抑制有害菌增殖。然而激素变化、环境及生活方式改变可能扰乱核心菌群,此时有害菌便有机可乘。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过度繁殖,将破坏表皮与微生物组平衡,引发干燥、瘙痒、泛红甚至湿疹等问题。"
英国达尔马戈吉卡公司教育经理维多利亚·埃文斯补充:"微生态失衡时特定微生物过度增殖会导致皮肤问题,痤疮便是典型范例——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引发炎症性丘疹和脓疱。"
什么导致微生物组失衡?
多种因素可引发皮肤微生态紊乱。英国护肤品牌恩倍欧经销商IIAA联合创始人特蕾西·塔马里斯指出常见原因包括:
- 抗生素:虽在其他领域效用显著,但会无差别杀灭有害菌与有益菌,无意间破坏皮肤微生态
- 刺激性洁面产品:强效皂基或洁面剂剥离皮肤天然油脂,同时清除有益菌群
- 过度护肤:频繁叠加使用过多产品会干扰微生物组平衡
- 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过量摄入加工糖、吸烟等不健康选择会负面影响皮肤微生态;慢性压力、缺水及睡眠不足同样有害
- 环境因素:污染、紫外线辐射及极端温度会改变皮肤表面微生物群落的构成与多样性
滋养与保护微生物组
鉴于诸多因素影响微生态健康,主动维护至关重要。恩倍欧创始人兼科学总监德斯·费尔南德斯博士解释:"皮肤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极其有限——主要供给脂质,碳水化合物极少,且环境呈酸性或高盐状态。此处对细菌本不友好,但部分微生物已适应此严苛环境成为共生菌。因此滋养微生物组尤为重要。"
可重点关注以下微生物组友好型护肤成分:益生元作为细菌"食物",能促进有益菌增殖,从而抑制有害菌。
益生菌指活性有益菌株,但埃文斯强调:"真正益生菌极少出现在护肤产品中,因为赋予产品保质期的防腐剂会杀死益生菌本身。因此外用产品通常含益生元而非益生菌。"
支持健康微生物组的成分
含透明质酸、胜肽及神经酰胺的保湿产品不仅预防干燥与水分流失,更能优化微生物组功能。自由基损伤会刺激有害菌生长,故维生素C、阿魏酸等抗氧化成分对微生态亦有益处。
若以维护微生物组为优先目标,应避免使用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精油及香精——此类成分往往呈碱性pH值。
专业人士的护理考量
谈及护理方案,洛阿斯比-史密斯表示:"任何激进或过度侵入性皮肤护理都可能令肌肤干燥、破坏屏障或导致过度角质脱落,从而影响微生物组整体平衡。任何提升水分、脂质含量并平衡皮肤屏障的美容或美学护理,同样能支持皮肤微生物组。若客户接受高强度护理,从业者必须确保其使用完善的居家护理方案以预备及修复肌肤。"
实现所有皮肤目标的基石
帮助客户建立并维持健康微生物组,是达成其他皮肤目标的重要前提。
洛阿斯比-史密斯强调:"皮肤专业人士深知,健康肌肤的解决方案在于构建保护性屏障。维持微生态平衡是实现此目标的关键——唯当客户拥有健康强韧的皮肤屏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其他皮肤问题。正如我们所知,预防远比修复更为简单。"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