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Neurology)的研究显示,在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联用Argatroban(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Eptifibatide(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未能显著改善再灌注成功率或临床预后。
该研究为"卒中溶栓多靶点优化试验"(MOST)的亚组分析,纳入2019-2023年期间筛选的5,376例患者中的514例合格受试者。最终219例接受血栓切除术的患者完成90天随访评估,其中安慰剂组110例、Argatroban组31例、Eptifibatide组113例。患者平均年龄68岁,女性占比53%。
主要终点采用加权改良Rankin量表(UW-mRS)评估:安慰剂组评分均值6.68(95%CI 5.98-7.39),Eptifibatide组6.47(95%CI 5.79-7.15),Argatroban组5.35(95%CI 4.13-6.58)。再灌注成功率(TICI 2b/2c/3级)分别为83%(安慰剂)、84%(Eptifibatide)和63%(Argatroban)。三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相当,未显示新型抗栓药物增加出血风险。
研究者指出,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联合使用上述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并不能带来额外获益。但该结论不适用于无法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群体,后者可能需要探索新型药物组合。这项研究为急性卒中治疗方案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标准治疗仍应优先选择静脉溶栓后立即行血管内取栓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