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杜克大学最新研究揭示,一种常见但未被重视的肝脏疾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疾病(MASLD),与心力衰竭存在显著关联。研究显示,近半数MASLD患者已出现早期心脏损伤迹象,但多数未被确诊。
这项发表于《每日邮报》的研究分析了杜克大学医疗系统内570名MASLD患者的健康数据。研究追踪发现,在11年随访期内,近五分之一患者发展为心力衰竭,而48%患者表现出心脏衰竭症状却从未获得正式诊断。
MASLD曾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现影响美国超8600万人。这种疾病因身体代谢脂肪和糖分困难,导致肝脏脂肪堆积并逐渐纤维化。值得注意的是,40%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59%有高血压,近60%存在血脂异常。
杜克临床研究所研究员马特·弗丁指出:"这种肝脏疾病如同隐形杀手,当肝脏失去过滤毒素能力时,心脏功能会同步衰退。但研究中85%的心衰病例仍未被识别。"数据显示,33%处于肝硬化4期的患者经严格医学评估后被发现存在心衰。
研究特别强调女性风险: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50岁以上女性患病风险显著升高。其他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同样加剧风险。研究还发现,6.7%美国人正经历心力衰竭,其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的8.5%。
该研究建议,MASLD高危人群应实施靶向心脏筛查,尤其是伴随糖尿病、高胆固醇或绝经期女性。通过早期检测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可将干预窗口提前数十年,显著改善预后。
研究人员指出,MASLD的隐匿性导致多数患者在肝损伤晚期才被确诊。即便肝脏已出现大量脂肪堆积和纤维化,患者可能毫无症状,这种"无声"进展可能持续数十年,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