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最常见的心脏病类型,其特征在于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血流受限。该病症通常由动脉壁内脂肪、胆固醇和其他物质积聚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这些被称为斑块的沉积物使血管腔变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CAD通常历经数十年缓慢进展,症状主要源于心肌缺氧。典型表现为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心绞痛)和呼吸困难,而完全阻塞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方案涵盖药物干预和手术治疗。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及戒烟等生活方式改变可有效预防CAD及其诱发因素。该病症亦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血管专家解析CAD核心问题
梅奥诊所心内科Stephen Kopecky医生指出:"CAD是最常见的美国心脏病类型,当冠状动脉无法为心脏提供充足血液、氧气和营养时即发生。胆固醇沉积(斑块)几乎总是元凶,这些堆积物减少心肌供血,引发心绞痛、呼吸困难甚至心肌梗死。CAD发展缓慢,患者常在发病前毫无察觉,但通过预防措施和风险评估可有效管控。"
流行病学特征
任何人均可能罹患CAD,其始动因素是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在动脉壁沉积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虽然该过程初期无明显危害,但过度堆积将导致血管阻塞。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 年龄增长导致动脉损伤
- 男性群体风险较高(女性绝经后风险显著上升)
- 高血压促使动脉增厚狭窄
- 高胆固醇加速斑块形成
- 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
- 久坐、压力、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
- 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早发性心脏病史)
临床表现
当冠状动脉狭窄时,心肌供氧不足引发典型症状:
- 心绞痛:胸骨后压迫感、紧缩感,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手臂,犹如重物压迫胸腔
- 呼吸困难:心排血量不足导致活动时气促
- 极度疲劳:心功能下降引发的全身供氧障碍
完全血管阻塞将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征象包括:
- 胸骨后压榨性剧痛
- 肩臂放射痛
- 冷汗淋漓
- 呼吸困难
- 头晕晕厥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呈现非典型症状,如颈部短暂刺痛或背痛,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症状。
诊断方法
CAD诊断始于医生接诊,通过:
-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 常规血液检测
- 进阶检查包括: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CT扫描。
治疗策略
治疗CAD需综合生活方式调整与医疗干预:
- 生活方式优化: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减重、减压及戒烟
-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
- 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成形术)
- 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症状特征
CAD症状源于心肌缺氧,主要表现为:
- 心绞痛:胸骨中下段压迫感、紧缩感或疼痛,体力活动或情绪波动诱发,女性患者可能表现为短暂锐痛并向颈部、背部放射
- 呼吸困难:心功能下降导致的通气障碍
- 疲劳:心排血量不足引发的全身倦怠感
症状初期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显现,随病情进展逐渐频繁加重。
病因机制
CAD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当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过高时,胆固醇及其他物质形成斑块沉积于动脉壁。斑块可导致血管狭窄或急性闭塞,若斑块破裂将引发血栓形成。
主要致病因素包括:
- 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
- 高血压
- 缺乏运动
- 吸烟
风险因素
不可控风险因素:
- 年龄:老年人动脉损伤风险增加
- 性别:男性风险较高(女性绝经后风险上升)
- 家族史:直系亲属早发性心脏病史(父亲/兄弟<55岁,母亲/姐妹<65岁)
可控风险因素:
- 吸烟
- 高血压
- 高胆固醇血症
- 糖尿病
- 肥胖
- 慢性肾病
- 缺乏运动
- 高压力状态
- 不健康饮食
- 过量饮酒
- 睡眠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因素常相互关联,如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糖、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显著增加CAD风险。
并发症
CAD可能引发:
- 心绞痛恶化:进行性心肌缺血
- 心肌梗死:急性血管闭塞导致心肌坏死
- 心力衰竭:心肌长期缺血致收缩/舒张功能下降
- 心律失常:心肌电生理异常引发的节律紊乱
诊疗进展
梅奥诊所持续优化CAD诊疗方案:
- 影像技术: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心脏CT血管造影
- 介入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
- 外科治疗:微创搭桥手术
患者教育是治疗关键,通过健康宣教帮助患者管理胆固醇、血压、戒烟等核心指标。
医疗团队
梅奥诊所由跨学科专家团队提供综合诊疗:
- 心脏病学专家
- 心血管外科医生
- 影像诊断专家
- 营养师
- 康复治疗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