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向全身输送营养物质和含氧血液,并将脱氧血输送回肺部。心血管系统的任何异常或损伤都可能引发严重健康并发症,常见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和中风。
心血管系统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封闭的血管系统和血液组成:
- 心脏:作为肌肉泵推动血液循环
- 血管系统:
-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至全身
- 静脉:将血液回输心脏
-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与组织细胞,完成物质交换
人体存在两大循环系统:
- 体循环:负责向全身器官输送血液
- 肺循环:完成血液与肺部的气体交换
心脏结构
心脏分为四个腔室:
- 上方两个心房(左/右)
- 下方两个心室(左/右)
隔膜分隔心房与心室,瓣膜调控血流方向。血液循环路径如下:
- 缺氧血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 经三尖瓣进入右心室
- 右心室泵入主肺动脉
- 血液经左右肺动脉进入肺部完成氧合
- 富氧血经四条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 经二尖瓣进入左心室
- 左心室通过主动脉瓣泵入主动脉输送至全身
生理功能
心脏通过封闭血管系统持续泵血,血液承担着向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关键作用。若无有效血液循环,细胞将无法正常运作并最终死亡。
心脏周期
心脏周期包含两个主要阶段:
- 舒张期:心室充血阶段,始于主动脉/肺动脉瓣关闭,止于二尖瓣/三尖瓣关闭
- 收缩期:心室射血阶段,始于房室瓣关闭,止于动脉瓣关闭
心室压力超过血管压力时,血液被泵入血管。舒张期则进行静脉回血准备。
常见疾病
心肌梗死
当心肌供血不足时可能发生心肌梗死,常见诱因包括:
- 动脉阻塞
- 冠状动脉撕裂
- 氧需求超过供应
典型症状:
- 胸痛/不适
- 头晕
- 颌颈背部疼痛
- 四肢疼痛
- 呼吸急促
三大风险因素:
- 高胆固醇
- 高血压
- 吸烟
预防措施:
- 定期运动
- 保持健康体重
- 心脏健康饮食
- 戒烟
药物治疗可能仍需配合使用。
中风
由于脑部供血中断导致脑细胞死亡,分为:
- 缺血性中风:血栓阻塞
- 出血性中风:脑血管破裂
风险因素: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心脏病
- 吸烟史
- 家族史
- 老龄化
突发症状:
- 单侧肢体麻木/无力
- 视力问题
- 言语障碍
- 意识混乱
- 平衡失调
- 严重头痛
治疗方法:
- 溶栓药物(缺血性)
- 手术止血(出血性)
康复方案包含抗凝治疗、物理治疗、语言训练等。
心力衰竭
心脏泵血无法满足机体需求,可能伴随心肌增厚或僵硬。症状包括:
- 持续咳嗽/喘鸣
- 呼吸困难
- 运动耐受下降
- 心率加快
- 恶心
- 食欲不振
- 水肿
- 疲劳
- 意识模糊
主要诱因:
- 高血压
- 冠心病
- 心肌梗死
- 糖尿病
- 肥胖
治疗方案:
- 生活方式调整
- 器械/手术
- 降压/降脂药物
- 利尿剂
心律失常
异常心跳节律表现:
- 过速/过缓
- 漏搏
- 头晕
- 晕厥
- 胸痛
- 出汗
风险因素:
- 心脏病
- 先天缺陷
- 高血压
- 高胆固醇
- 老龄
- 酗酒
治疗手段:
- 起搏器植入
- 抗凝药物预防中风
衰老影响
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逐渐衰退:
- 运动时心跳加速能力下降
- 心律失常风险增加
- 动脉硬化加剧
- 高血压风险上升
心肌硬化可能导致:
- 心脏泵血效率下降
- 心力衰竭
- 中风风险增加
总结
心血管系统作为体循环与肺循环的联合系统,其心脏周期(收缩/舒张)维持着生命活动。常见疾病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衰老导致动脉硬化加剧、心脏功能下降,建议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