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早期预警

血液蛋白标志物,能否提早15年揪出帕金森病?

作者:范致远
2025-07-05 09:15:01阅读时长6分钟2572字
神经科帕金森病血液蛋白标志物HPGDSTPK1早期诊断个性化健康管理代谢神经退行病理机制预测模型临床筛查维生素B1脂质代谢干预措施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

近期,医学界在帕金森病(PD)早期诊断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进展犹如在黑暗中为患者点亮了一盏明灯,带来了新的希望。复旦大学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Aging》发表的研究,以及上海团队基于英国生物银行队列开展的研究,都为PD的早期干预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早期预警机制的突破:蛋白质异常如何揭开病理机制面纱?

此次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首次揭示出HPGDS是PD最早出现异常的血浆蛋白。在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HPGDS参与着复杂的脂质代谢过程,它就像一个精密的“调度员”,确保脂质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当它的脂质代谢功能出现异常时,就如同“调度员”出现了失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成为触发疾病早期病理进程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就像是找到了打开PD早期病理机制大门的一把钥匙,让我们对疾病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识。

复旦团队运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这一先进的研究方法,确定了EGFR和ITGAM基因与PD存在因果关联。EGFR基因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ITGAM基因则参与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当这两个基因出现异常时,就可能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增加患PD的风险。这一发现为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指明了方向,科学家们可以针对这两个基因开展深入研究,探索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来干预PD的发展。

此外,研究人员对16种核心蛋白标志物的动态轨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对大量样本的长期跟踪和监测,他们发现PD的病理变化可能在症状出现前15年就已悄然启动。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传统认为“症状前阶段短暂”的认知。在过去,人们往往认为PD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的潜伏期较短,难以进行早期干预。而现在的研究表明,在这长达15年的时间里,疾病已经在人体内悄然发展。以TPK1为例,它与维生素B1代谢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TPK1参与维生素B1的代谢过程,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当TPK1出现异常表达时,就会影响维生素B1的代谢,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健康。这一现象支持了“代谢 - 神经退行”轴理论,意味着通过调节硫胺素(维生素B1)代谢可能延缓疾病进展。例如,可以通过饮食补充维生素B1,或者开发相关的药物来调节TPK1的表达,从而达到延缓PD发展的目的。

预测模型的实际应用: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筛查?

复旦团队构建的预测模型整合了人口统计学数据与蛋白质标志物。人口统计学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反映出个体的基本特征和患病风险。蛋白质标志物则是反映疾病早期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PD的发生风险。该模型提前5年预测PD的AUC(曲线下面积)达到0.887。AUC是衡量模型预测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数值越接近1,说明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越高。0.887的AUC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上海团队通过NEFL和TPK1的联合模型,在5年预测中AUC达0.908。NEFL是一种神经丝轻链蛋白,它在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TPK1如前文所述,与维生素B1代谢相关。这两个标志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PD的早期变化,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这两个团队构建的模型均显著优于传统诊断方法。传统诊断方法往往依赖于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后才进行诊断,此时疾病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若这些模型能够成功转化为临床筛查工具,那么高风险人群就可以在无症状阶段接受干预。例如,医生可以通过定期血液检测识别早期风险。血液检测是一种简单、便捷且相对无创的检测方法,患者易于接受。医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TPK1异常,医生可以建议患者调整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摄入,如全麦面包、瘦肉、豆类等;同时,建议患者增加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神经系统的健康也有益处;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患者使用实验性药物进行干预。

但需要注意的是,模型的高精度依赖于大样本验证。目前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样本量可能还不够大,需要在更多的人群中进行验证。未来还需验证其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不同种族、地域、生活环境的人群,其基因组成、生活方式等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因此,需要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确保模型能够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发挥作用。

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可能性:怎样从预警迈向疾病预防?

研究成果为个性化预防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来说,通过早期血液检测可以提前15年预警风险,这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干预时间。例如,如果检测发现TPK1异常,患者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B1来改善硫胺素代谢。维生素B1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内不能大量储存,需要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来摄入。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B1,以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检测发现HPGDS异常,患者可能受益于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物或饮食调整。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脂质水平,改善血管的健康状况。饮食调整方面,患者可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模型预测结果还能帮助制定动态监测计划。对于高风险个体,医生可以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缩短随访周期。例如,原本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的患者,可以改为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了解患者脑部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但目前研究仍处于验证阶段,大规模临床试验和伦理审查是推广筛查的必要环节。大规模临床试验可以进一步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保筛查方法和干预措施能够真正为患者带来益处。伦理审查则是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措施,在研究和推广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权益。

这些研究标志着PD从“症状治疗”向“预防医学”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通过血液蛋白标志物的早期预警,患者可以获得数年至十余年的干预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内,患者可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延缓疾病的发展,提升生活质量。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型的实用性,探索标志物与干预措施的精准匹配。例如,针对不同的蛋白质标志物异常,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对公众而言,关注权威医学进展、定期体检及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将成为对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防线。公众应该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降低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