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胆固醇水平不仅有益心脏健康,还可能有效降低痴呆症风险,一项涉及近百万参与者的全面荟萃分析如是说。
研究结果表明,常用降胆固醇药物(包括他汀类和依折麦布)可能对认知健康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该研究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主导,延续了既往关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与痴呆症关联的研究成果。
这并非全新观点,但最新研究提供了迄今最详尽的数据集和最强有力的证据,证实两者存在关联——且相关治疗或能同步解决心脏与认知健康问题。
"当前数据表明,早年降低胆固醇水平很可能降低晚年痴呆症风险,"研究人员在已发表论文中指出。
本研究并未追踪服用降胆固醇药物的人群,而是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利用倾向于终身降低胆固醇的基因变体作为替代指标。
全球约5700万人受痴呆症困扰。
基因比较的关键优势在于消除了饮食和运动等难以精确追踪的外部因素干扰。
研究团队发现,预测低胆固醇的基因变体与痴呆风险降低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他汀类和依折麦布所作用的生物学通路——即维持低胆固醇水平的基因调控路径——同样影响痴呆症发生概率。
"本研究显示,若携带降低胆固醇的基因变体,则患痴呆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临床生物化学家丽芙·蒂比耶格·诺德斯特加德指出。她在研究期间任职于布里斯托大学。通过结合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与大型数据集,研究有力证实:拥有这些基因(即维持低胆固醇水平)很可能是个体痴呆风险降低的根本原因。
研究者推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脂肪性胆固醇沉积的累积——可能是关键病理特征,继而引发脑损伤。已知某些类型痴呆症由大脑供血不足问题驱动。
研究团队呼吁开展临床试验,通过给药验证胆固醇药物的脑保护效果。
"下一步应进行为期10至30年的随机临床试验,例如给予参与者降胆固醇药物后观察痴呆症发病风险,"诺德斯特加德建议。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期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