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您的麸质敏感可能另有原因Your gluten sensitivity might be something else entirely, new study shows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medicalxpress.com澳大利亚 - 英语2025-10-24 02:57:38 - 阅读时长4分钟 - 1687字
最新研究通过分析58项试验发现,多数自认为对麸质敏感的人实际并非对麸质本身产生反应,其症状更可能由FODMAPs等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小麦其他成分或肠脑互动紊乱引起。盲法测试显示心理预期会显著放大症状,反安慰剂效应使正常消化感受被误判为不适。专家强调无麸质饮食若非必要将导致139%额外支出及营养缺失,建议先排除乳糜泻和小麦过敏,通过低FODMAP饮食测试和专业指导明确病因,避免长期不必要的饮食限制对肠道健康与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麸质敏感非乳糜泻麸质敏感FODMAPs心理预期无麸质饮食肠道健康肠脑互动症状诊断循证肠脑健康管理
新研究揭示:您的麸质敏感可能另有原因

社交媒体和生活杂志已将麸质——小麦、黑麦和大麦中的一种蛋白质——塑造成饮食“公敌”。运动员和名人推崇无麸质饮食是健康与运动表现提升的秘诀。

但今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我们的综述研究对此观点提出质疑。通过梳理数十年研究数据,我们发现:对大多数自认为对麸质有反应的人而言,麸质本身极少是真正原因。

有症状但非乳糜泻

乳糜泻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摄入麸质后发生自体攻击,导致肠道炎症和损伤的疾病。但食用含麸质食物后出现肠道或其他症状的人,经检测可能被确诊为乳糜泻或小麦过敏,这类情况被称为非乳糜泻麸质敏感。

我们旨在厘清其症状是否真正由麸质本身或其他因素引发。

研究方法与发现

本研究整合了58项以上探讨症状变化及潜在机制的研究,涵盖免疫系统、肠道屏障、肠道微生物及心理因素等方向。

综合分析显示:针对麸质的特异性反应较为罕见,即使出现,症状变化通常微小。许多自认“麸质敏感”的受试者对安慰剂的反应强度与麸质相当甚至更强。

一项里程碑试验针对自称麸质敏感(但无乳糜泻)人群,探究了可发酵低聚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简称FODMAPs)的作用。当受试者采用低FODMAP饮食(避免特定水果、蔬菜、豆类和谷物)时,即便重新摄入麸质,其症状仍显著改善。

另一项研究证实:存在于小麦、洋葱、大蒜等食物中的果聚糖(一种FODMAPs)比麸质本身更易引发腹胀和不适。

这表明多数食用麸质后不适者实则对其他成分敏感,可能是FODMAPs类物质(如果聚糖)或其他小麦蛋白。另一种解释是症状源于肠道与大脑互动的失调,类似于肠易激综合征。

部分人群可能确实对麸质敏感,但现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心理预期对症状的影响

一致的研究发现是:对症状的预期会深刻影响实际感受。

在双盲试验中,当受试者不知情地摄入麸质或安慰剂时,症状差异几乎消失。部分预期麸质会致病者,在接触安慰剂时出现同等程度的不适。

这种反安慰剂效应(安慰剂的负面 counterpart)揭示了信念和既往经验如何影响大脑处理肠道信号。脑成像研究证实,预期和情绪会激活与疼痛感知和威胁处理相关的脑区,从而放大对正常肠道感觉的敏感度。

这些是真实的生理反应。证据表明:当注意力聚焦肠道,叠加对症状的焦虑或反复负面食物体验,会切实改变肠脑互动(即肠脑轴),使正常消化感受被误判为疼痛或急迫感。

承认心理因素的作用并非否定症状真实性。当大脑预判食物可能有害时,肠道感觉通路会放大每阵绞痛或不适,产生真实痛苦。

这解释了为何尽管双盲研究结果相反,人们仍坚信麸质是元凶——症状真实存在,但机制常由预期驱动而非麸质本身。

那么为何部分人无麸质饮食后感觉好转?此类饮食调整同时减少了高FODMAP食物和超加工产品摄入,促进 mindful eating(正念饮食)并带来掌控感,这些均有益身心健康。人们也倾向于更多摄入天然无麸质的高营养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和坚果,进一步支持肠道健康。

无麸质饮食的隐性成本

对约占人口1%的乳糜泻患者而言,终身避免麸质至关重要。但对多数无麸质饮食后改善者,麸质未必是真正问题。

不必要的无麸质饮食存在代价:此类食品平均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139%,且常缺乏纤维和关键营养素。长期避免麸质还可能降低饮食多样性、改变肠道菌群并强化进食焦虑。

是否需要检测?

不同于乳糜泻或小麦过敏,非乳糜泻麸质敏感尚无生物标志物——不存在可确诊的血液检测或组织标记。

诊断需通过排除其他疾病和结构化饮食测试实现。基于本综述,我们建议临床医生:

  • 首先排除乳糜泻和小麦过敏
  • 优化整体饮食质量
  • 若症状持续,尝试低FODMAP饮食
  • 仅在此后考虑在营养师监督下进行4-6周无麸质饮食试验,随后结构化地重新引入含麸质食物,以确认麸质是否真为诱因

该方法确保限制措施精准且临时,避免不必要的长期戒断。若麸质非症状根源,结合饮食指导与心理支持往往效果最佳,因为预期、压力和情绪会影响症状表现。认知行为疗法或暴露疗法可降低食物相关恐惧,帮助安全恢复曾回避的食物。

此整合模式超越了简单的“麸质有害”叙事,迈向个性化的循证肠脑健康管理。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