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腭动脉终末支Sphenopalatine artery, terminal branch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1BZ0

核心定义

蝶腭动脉终末支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蝶腭动脉的终末支起源于上颌动脉的末端,穿过蝶骨的蝶腭孔进入蝶腭窝(位于蝶骨体与翼突之间),随后分支分布至鼻腔后部、硬腭、蝶窦及眶下区域。
  • 重要毗邻
    • 鼻腔顶部:终末支的鼻后支供应鼻腔后部黏膜。
    • 硬腭后部:腭支分布于硬腭的后缘及黏膜。
    • 蝶窦:分支进入蝶窦的前壁和外侧壁。
    • 眶下区:眶下支与眶下神经伴行,供应眶下区域。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动脉部分,是头、面和颈部动脉系统的重要分支。
  • 功能
    • 主要功能:为鼻腔后部、蝶窦、硬腭、眶下区及上颌窦提供血液供应。
    • 辅助功能:参与鼻黏膜的湿润和代谢支持。
3. 组织结构
  • 终末支分支
    1. 鼻后支:向后分布至鼻腔顶部和后鼻孔黏膜。
    2. 腭支:向下至硬腭后缘,与腭降动脉吻合。
    3. 蝶窦支:进入蝶窦前壁和外侧壁,供应蝶窦黏膜。
    4. 眶下支:经眶下裂至眶下沟,与眶下神经伴行。
4. 功能与作用
  • 功能
    • 确保鼻腔后部、蝶窦等区域的氧气和营养供应。
    • 参与鼻腔黏膜的湿润与防御功能(如黏液分泌)。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1. 鼻出血(后鼻出血):终末支破裂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后鼻出血,尤其在蝶窦或鼻腔手术中损伤时。
    2. 蝶窦炎:蝶窦支供血不足或感染可能导致蝶窦炎症。
    3. 鼻腔肿瘤:肿瘤侵犯终末支可能引发局部出血。
  • 治疗方法
    • 血管栓塞:对于顽固性鼻出血,可通过介入手段栓塞蝶腭动脉。
    • 手术处理:鼻内镜下电凝或结扎终末支分支。
    • 药物治疗:使用血管收缩剂(如肾上腺素)辅助止血。
  • 康复要点
    • 术后需监测鼻腔通气及黏膜愈合情况。
    • 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以减少再出血风险。
6. 常见误区
  • 误区1:认为蝶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分支。
    纠正:蝶腭动脉实际起源于上颌动脉,而上颌动脉是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参考《神经外科学名词》对颈内动脉终支的描述)。
  • 误区2:忽视终末支在鼻窦手术中的重要性。
    纠正:术前需明确终末支分布,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参考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对分支路径的标注)。

参考文献

  • 《神经外科学名词》:明确颈内动脉与上颌动脉的分支关系。
  •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详细描述蝶腭动脉终末支的分支路径及临床意义。
  • 《人体解剖学名词》:提供标准术语及解剖定位依据。

总结

蝶腭动脉终末支是鼻腔后部、蝶窦等区域的血供关键,其解剖位置复杂且毗邻重要结构。临床中需结合影像学(如CT血管造影)精准定位,以指导鼻出血、鼻窦手术等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