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黑暗环境有助于延长睡眠时长并提升睡眠质量已获公认。研究表明,甚至月相变化都可能影响人类睡眠模式。
如今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夜间光照暴露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联。上周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网络开放》期刊的研究对近9万名40岁以上人群展开追踪,探究光照与多种心血管疾病间的联系,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中风。
这项长期研究对英国参与者进行了为期9.5年的随访,时间跨度从2013年6月至2022年11月。研究人员通过参与者佩戴的腕戴传感器,累计收集了约1300万小时的光照暴露数据,传感器每次佩戴持续一周。
研究共纳入88,905名参与者,其中57%为女性,43%为男性,平均年龄62岁。97%的参与者为白人。研究排除了既往存在心血管健康问题的人群。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观察的疾病中,睡眠环境较亮者患病风险均显著升高。例如,在最亮环境下睡眠者(相当于房间内开着顶灯),相比黑暗环境中睡眠者,发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的风险高出56%。
强光环境还导致冠心病风险增加32%,心房颤动(不规则且常呈快速的心律)风险上升32%,中风风险提高30%。
研究报告指出:"在调整了包括身体活动、吸烟、饮酒、饮食、睡眠时长、社会经济地位及多基因风险等既定心血管风险因素后,这些关联依然显著。"
研究同时发现,女性在强光下睡眠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风险比男性更易升高;相较年长参与者,年轻个体出现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风险更高。
研究人员写道:"我们的发现与既往小型队列研究结果一致——夜间光照较强的人群心血管风险因素患病率更高。"研究结果也与轮班工作者观察到的心血管风险升高现象相符,"这类人群常在生物夜间频繁暴露于强光环境。"
尽管研究规模与时间跨度较大,但研究人员指出了若干局限:参与者教育水平和收入普遍高于普通人群;研究未明确光源类型,"因此无法校正夜间光照行为相关因素(例如刺激性数字内容产生的光线)"。
研究亦未捕捉夜间光照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未来需开展基于昼夜节律的长期光照干预研究,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他们写道。
然而研究团队最终结论明确:"夜间光照暴露是40岁以上成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显著风险因素。这些发现表明,除现有预防措施外,避免夜间光照或可成为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策略。"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