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作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常常让人谈之色变。不过别慌,《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指出,脑血管病其实是可防可控的。近期数据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肥胖这五大危险因素与脑血管病紧密相关。只要控制好这些因素,早期进行干预,就能显著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看看该如何做。
五大危险因素,怎样科学控制?
- 高血压管理:血压控制目标很关键,大多数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放宽到140/90mmHg。建议大家定期进行家庭自测血压,每周至少测量1 - 2天,早晚各一次,测量前要安静休息5 - 10分钟。在控制血压方面,药物治疗是基础,但非药物干预也不能少。日常饮食要低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同时坚持有氧运动,比如每周进行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快走、慢跑等。
- 糖尿病与代谢调控:糖尿病患者要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空腹血糖维持在4.4 - 7.0mmol/L。饮食上可以选择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运动也必不可少,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骑自行车、游泳等。并且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 血脂异常干预:血脂管理主要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极高危患者要把它控制在<1.8mmol/L。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药物,但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饮食上要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 戒烟与限酒: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戒烟可以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比如使用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同时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心理支持。限酒方面,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换算一下,相当于男性每天啤酒不超过75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250毫升,高度白酒不超过50毫升;女性啤酒不超过45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150毫升,高度白酒不超过30毫升。
- 体重管理与运动计划:把BMI控制在18.5 - 23.9kg/m²是比较理想的。如果超重或肥胖,可以制定分阶段减重方案,比如在6个月内减重5% - 10%。运动上,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再结合2 - 3次的抗阻训练,像举哑铃、俯卧撑等。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与健康管理?
- 饮食结构调整:要实现每日食盐≤5克,可以使用限盐勺。多吃高钾食物,比如香蕉、土豆等。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是不错的选择,以地中海饮食为例,早餐可以吃全麦面包、鸡蛋、酸奶,午餐和晚餐以蔬菜、水果、鱼类、全谷物为主。
- 环境与作息优化:居住环境的温湿度要适宜,温度保持在18 - 22℃,湿度在40% - 60%。每天要保证7 - 8小时的规律睡眠,减少熬夜。为了改善睡眠质量,睡前避免蓝光暴露,比如不看手机、电视等。
- 定期筛查与早期识别: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要进行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血压、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等。可以通过脉搏自查来监测心房颤动,如果发现脉搏不规律,要及时就医。对于有房颤且卒中风险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 紧急情况应对:脑血管病突发时,会有一些症状,比如突然口角歪斜、肢体无力等。可以用“FAST”识别法,即看Face(面部是否对称)、Arm(手臂能否正常抬起)、Speech(说话是否清晰)、Time(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时让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肥胖这五大危险因素,对预防脑血管病意义重大。预防脑血管病需要长期的健康管理,大家要通过科学监测、调整健康行为和定期筛查来降低患病风险。记住,“早发现、早干预”能大大改善预后,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好自己的脑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