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与肝硬化风险

45岁马先生饮酒患肝硬化,戒酒才是健康王道!

作者:范致远
2025-09-24 10:25:01阅读时长3分钟1069字
消化科肝硬化长期饮酒肝脏损伤乙醛肝癌慢性胃炎胃溃疡心血管疾病戒酒定期体检饮酒量健康风险营养吸收障碍神经系统损伤脑萎缩

近期,45岁的马先生在社区体检中被查出肝硬化,这让他十分震惊。原来,他一直有晚餐饮酒的习惯,每晚都会喝二三两白酒,还坚信“小酌有益健康”。医生指出,即便他的饮酒量未致醉酒,但长期积累下来,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已不可逆转。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引发公众对“适量饮酒是否安全”的广泛讨论。

酒精代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健康危机

酒精进入人体后,肝脏首当其冲成为代谢战场。肝脏中的酶系统会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可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接着乙醛再被转化为乙酸。长期饮酒会使乙醛在体内蓄积,引发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5.7%的新发癌症与饮酒直接相关,其中肝癌患者中约49%与酒精摄入有关。马先生10年来每日摄入约40 - 60克酒精,累计达146000克,远远超出了肝脏的修复能力。 除了肝脏,消化系统也深受其害。酒精会刺激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保护层,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长期饮酒者患胃癌的风险会增加2 - 3倍。同时,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营养吸收障碍,部分人会出现“隐性饥饿”,表现为体重下降或维生素缺乏。 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不能幸免。酒精会干扰γ - 氨基丁酸神经递质,短期内能缓解压力,但长期会损伤海马体,加速脑萎缩。《柳叶刀》研究显示,每日32克酒精(约一两半白酒)可使大脑认知能力退化10年。此外,酒精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及动脉硬化,酗酒者中风风险较不饮酒者高2.5倍。

饮酒量误区:小酌背后的大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无安全饮酒量”,任何酒精摄入都会增加健康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约一两低度白酒),而马先生的摄入量已是推荐上限的2倍。而且晚餐饮酒更危险,因为晚间肝脏处于“修复模式”,代谢效率降低,酒精分解速度减缓,毒素停留时间延长。 癌症风险也与酒精摄入量密切相关。每日摄入10 - 20克酒精(半两白酒),食管癌风险就会上升8%,肝癌风险增加15%。马先生每日40 - 60克的酒精摄入量,使其肝癌风险较不饮酒者高6 - 8倍。

科学干预:为健康筑起防线

想要降低饮酒对健康的危害,首先要逐步减少饮酒量直至戒酒。每减少一两白酒,肝酶指标(如ALT)在3个月内可恢复至正常值的60%。同时,可以用茶饮、冥想或散步替代晚餐饮酒习惯,多吃蓝莓、坚果等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来修复氧化损伤。 定期体检也很重要,每半年要检测肝功能(ALT、AST)、肝脏B超及甲胎蛋白(AFP),每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出现食欲减退、黄疸、腹胀等早期肝损伤迹象,要立即就医。 此外,还可以参加“无酒晚餐”社群活动,通过家庭监督与同伴支持减少饮酒依赖。同时呼吁酒类包装强制标注“致癌风险警示”,完善酒精依赖治疗医保覆盖。 马先生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饮酒没有绝对安全的剂量,戒酒才是预防相关疾病的最佳选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