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输液可预防脑血管疾病

立秋后输液真能预防脑血管疾病?真相来了!

作者:张熙
2025-08-29 10:40:01阅读时长5分钟2063字
心血管科脑血管疾病预防输液动脉斑块心脏负担肾脏负担血压监测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科学预防健康管理季节性输液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不少老年人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到医院要求输液,认为这样能预防脑血管疾病。可输液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揭开脑血管疾病预防的真相,澄清常见误区,为大家提供科学的健康管理建议。

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常见误区与真相

  • 现象分析:“季节性输液防病”这种现象在老年人群体中颇为流行。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对自身健康越发担忧,尤其是看到身边有人患脑血管疾病后,健康焦虑心理加剧。一些不正规的宣传,让他们误以为定期输液就能预防疾病,这种观念长期存在且难以消除。
  • 科学反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乐主任指出,输液根本无法“冲走”动脉斑块。动脉斑块是由于血液中的脂质等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的,输液无法改变这种生理现象。而且,输液还会给心脏和肾脏带来潜在危害。因为输入的液体需要心脏进行泵血循环,过多的液体可能加重心脏负担,严重时甚至诱发心衰;同时,肾脏也需要对这些液体进行过滤和代谢,增加了肾脏的工作压力。
  • 风险警示:天坛医院杜万良副主任强调,脑血管疾病是由多种长期危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输液只是一种短期的干预手段,无法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盲目输液不仅不能有效预防疾病,还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时机。

饮食谣言的澄清与危害

  • 红酒/醋软化血管谣言:央视网报道明确指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支持红酒或醋能软化血管的说法。红酒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如白藜芦醇,虽然在一些研究中有潜在的健康益处,但在正常饮用的剂量下,其效果微乎其微。而过量饮用红酒可能会导致肝损伤,因为酒精需要在肝脏中代谢,过多的酒精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同样,过量喝醋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过多,引发胃痛、反酸等不适症状。
  • 替代建议:我们可以遵循循证饮食策略来保护血管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糖的摄入量也要严格控制。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各种蔬菜等,它们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三文鱼、鳕鱼等)、亚麻籽等,这些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脑血管疾病的真实成因与长期管理

  • 病理机制:“血管斑块形成四要素”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更大的压力,容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高血脂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这些脂质容易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壁上;高血糖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使血管弹性下降;吸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它们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最终引发脑血管疾病。
  • 科学预防框架

    • 血压监测:高危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需要每日测量并记录血压。现在有很多智能设备,如腕式血压计,使用方便,测量结果也比较准确。使用时要注意保持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测量前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咖啡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药物依从性:规律服用降压药非常重要,比如ACEI类药物,它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和肾脏功能。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禁止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如果随意停药,血压可能会突然升高,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 运动方案:设计“3×30分钟/周”的有氧运动计划,如快走、游泳等。快走时,步伐要适中,保持一定的速度,每分钟大约走100-120步;游泳可以选择自由泳、蛙泳等适合自己的泳姿。这些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血管弹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季节交替期的健康防护策略

  • 血压波动管理:换季时,温差变化较大,血管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收缩和舒张。当温度降低时,血管收缩加剧,血压容易升高。为了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我们可以采用“晨间缓起身法”,即早上醒来后,先平躺30秒,然后侧身30秒,再坐起30秒,最后站立30秒,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 症状识别与急救:脑血管意外有6大预警信号,如突发眩晕、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首先要让患者保持平卧,解开领口的扣子,保持呼吸通畅;不要给患者喂食或喂水,以免发生呛咳;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自行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掩盖病情或导致其他不良反应。

针对高危人群的个性化建议

  • 老年人群:为老年人群制定“三阶梯监测表”。日常要做好血压记录,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血脂检测,及时发现血脂异常;每年进行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查看血管是否有斑块形成。家属要积极参与监督,帮助老人按时进行检查和记录。
  • 合并症患者: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水平外,还需要关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微量白蛋白尿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建议控制在7%以下。微量白蛋白尿指标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为了控制餐后血糖波动,我们可以参考“餐后血糖波动控制食谱”:早餐可以选择燕麦粥、鸡蛋、蔬菜;午餐和晚餐以主食(如糙米饭、全麦面条)、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和蔬菜为主,合理搭配饮食,控制食物的摄入量。

结语

输液防病只是一种伪科学,它并不能真正预防脑血管疾病。我们应该树立“长期健康管理>短期干预”的核心理念,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如饮食、运动、血压监测等,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同时,呼吁大家通过权威医疗渠道获取健康信息,警惕非专业机构的误导性宣传,让自己和家人远离疾病的威胁,拥有健康的生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