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头球致20多岁球员记忆力减退Repeated Soccer Headers Linked to Memory Loss in Players As Young As Their 20s

认知障碍 / 来源:www.msn.com美国 - 英语2025-09-25 06:54:12 - 阅读时长4分钟 - 1975字
哥伦比亚大学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最新研究证实,即使未发生脑震荡,职业足球运动员年均超过1000次的头球训练仍会导致眶额皮层灰白质交界区结构模糊化,这种微观损伤与记忆功能显著下降直接相关;研究通过扩散磁共振成像技术首次揭示亚震荡性撞击对大脑的累积伤害机制,为预防运动性脑损伤提供新依据,同时引发对青少年足球训练安全标准的重新审视。
足球头球大脑损伤记忆力衰退眶额皮层扩散磁共振成像慢性创伤性脑病认知功能健康风险运动安全损伤预防
频繁头球致20多岁球员记忆力减退

在足球(正确名称为football)高速对抗中,头球是精准有效的战术动作。快速起跳、利落摆头,皮球便飞向球门。但对部分球员而言,这些瞬间可能暗藏风险——其危害不像淤青或扭伤般肉眼可见。

哥伦比亚大学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今日在《JAMA Network Open》发表的新研究揭示:频繁使用头球的足球运动员大脑存在细微却显著的损伤迹象——即使从未被诊断为脑震荡。

该发现或首次明确建立重复性头部撞击与记忆力衰退的关联,同时揭示大脑某区域的脆弱性,该区域此前难以被常规检测手段发现。

揭示大脑受损部位

迈克尔·利普顿博士已研究足球运动中大脑变化十余年,但此前技术手段始终无法精确定位损伤起始位置与机制。

"本研究的关键在于首次证实,重复性头部撞击会导致大脑特定结构改变,进而损害认知功能,"哥伦比亚大学瓦杰洛斯内科与外科医学院放射学及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利普顿表示。

研究团队聚焦眶额皮层——位于前额后方、眼眶上方的脑区,负责规划、判断及学习策略等执行功能。借助先进的扩散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得以观测大脑灰质与白质交界处的细微结构,该区域此前无法通过常规扫描显示。

该技术由博士生宋耀(Joan Y. Song)开发,通过测量脑组织从灰质(神经元胞体所在区域)向连接脑区的白质纤维过渡的锐利度进行分析。

"健康个体中,这两类组织存在清晰过渡边界,"宋耀解释道,"我们探究了头球造成的轻微撞击是否会导致此边界钝化。"

隐形损伤与可测量影响

研究团队招募了352名纽约地区的业余足球运动员(18-55岁男女,球龄至少五年,近半年内参与比赛)。通过经验证的"HeadCount"自评工具统计球员年均头球次数,并进行认知测试,包括看似简单的"国际购物清单即刻回忆"任务——复述购物清单词汇。

年均头球超1000次(约每日3次)的球员呈现两大警示趋势:

首先,其磁共振扫描显示眶额皮层灰白质交界区出现边界模糊。研究认为这是头部撞击时剪切力所致——密度较高的白质与较轻的灰质运动速率不同。

其次,这些球员在记忆与学习任务中的得分显著低于低频头球者。

重要的是,研究发现结构性脑损伤本身直接解释了记忆分数下降:眶额区域边界越模糊,记忆表现越差。"这是强有力证据,表明这些微观结构改变极可能是认知缺陷的诱因,"利普顿强调。

为何这关乎每位周末球员

足球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运动。对多数观众而言,定义这项运动的并非身体冲撞,而是技术。但本研究加入日益增多的证据:即使常规的亚震荡性撞击也会累积,尤其在足球这类将头球视为核心技能的运动中。

利普顿团队此前发现,无脑震荡史的业余球员白质结构仍会发生改变。而新研究更进一步:将结构变化与具体认知后果关联,并锁定眶额皮层为关键脆弱区域。

该发现还引发与拳击或美式足球等高烈度运动的不适类比。足球头球的生物力学模型显示,撞击时大脑前部承受最大应力——与本研究观察的损伤模式吻合。头球过程中,大脑可能撞击眶额皮层处粗糙的颅骨内壁,形成类似对冲伤的损伤,却无脑震荡的戏剧性症状。

更令人警醒的是,这些损伤无需脑震荡病史——它们极其细微,日常往往难以察觉。

这是慢性创伤性脑病的前兆吗?

接触性运动常引发对慢性创伤性脑病(CTE)的担忧,这种退行性脑病由重复头部创伤导致。

尽管本研究未诊断CTE,利普顿承认存在相似性。"我们报告的异常位置与CTE病理特征惊人相似,"他在新闻稿中指出,"但尚不清楚其是否与CTE相关,或这些目前健康的运动员是否会发展为CTE。"

团队正开展后续研究验证该可能性,同时探索心血管健康能否保护大脑免受此类撞击影响。

研究可能重塑教练教学与球员训练方式。美国已禁止11岁以下儿童在比赛中头球,但青少年及成人群体仍普遍接受该训练。

利普顿希望此类客观影像工具能指导更完善的安全规程,或许在损伤累积前识别高风险球员。该成像方法亦可能为治疗开辟新路径:精准定位大脑脆弱区域后,科学家或能开发强化保护机制,甚至逆转损伤。

"确认此类因果关联将更明确指向重复头部撞击导致认知损害的驱动机制,"作者在论文中写道。

风险认知的清晰化

此前诸多研究难以证明头球与认知衰退的直接关联,部分源于大脑外层褶皱难以成像。灰白质交界区长期无法通过标准磁共振精确测量。

本研究突破了此技术壁垒。

通过追踪眶额皮层微观结构过渡的锐利度,利普顿团队使隐形损伤显现。其方法为追踪与理解该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随着研究深入,核心问题将不再是"头球是否改变大脑",而是"多少算过量"——以及我们愿为此采取何种行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