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Fib)是一种起源于心脏上腔(心房)的异常心律。其特征表现为心跳快速且紊乱,通过心电图(ECG/EKG)可检测出这种不规则的电活动。在AFib状态下,心脏的电传导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不再以稳定节律发出信号,而是同时释放多个信号。
这种电活动紊乱会导致心房出现快速且无序的收缩。由于心房无法有效收缩将血液泵入下腔室(心室),心室也会产生不规则收缩,最终引发快速而不规则的心跳。这种现象可类比为多个指挥家同时指挥管弦乐队,音乐将失去节奏。
AFib可能引发中风或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识别症状并咨询医疗提供者评估个人风险因素至关重要。
症状与病因
AFib症状表现
AFib常见症状包括:
- 心悸(感觉心脏扑动、跳动或快速跳动)
- 极度疲劳
- 头晕或头重脚轻
- 晕厥(昏厥)
-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 胸痛(心绞痛)
AFib的严重性如何?
无论是否出现症状,AFib本身都属于严重情况。心脏节律异常会增加血液凝块形成风险,这些血栓可能随血流至大脑等重要器官引发中风。若出现AFib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疗提供者。
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胸痛
- 严重呼吸困难
- 晕厥或濒死感
AFib成因
心脏组织和电系统的改变是AFib的根本原因,具体包括:
- 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瓣膜病、心力衰竭
- 其他疾病:高血压、超重/肥胖、甲亢、慢性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基因变异:特定基因改变与AFib相关,可能解释部分年轻患者病因
- 心脏手术:其他心脏手术后或非心脏手术恢复期可能出现AFib
风险因素
包括:
- 年龄增长:65岁后风险显著升高
- 过量饮酒:超过推荐饮酒量(含"狂饮")
- 危重疾病:脓毒症或重症新冠等住院治疗
- 缺乏运动:每日运动不足
- 过度运动训练:长期每日高强度耐力训练超过3小时
诊断与检测
诊断方法
心电图(ECG/EKG)是AFib的主要诊断工具,其图形可显示异常电活动。医疗提供者还会:
- 进行体格检查和病史回顾
- 安排血液检测筛查影响治疗的其他疾病
- 进行超声心动图(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 可能佩戴监测仪(如霍尔特监测仪或心脏事件监测仪)记录日常心电活动
AFib分期
AFib为渐进性疾病,分为四个阶段:
- AFib风险期:存在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风险因素
- 前AFib期:出现心房扑动、心房扩大等前兆
- AFib期:心电图确诊,分为阵发性(<1周)、持续性(>1周)、长期持续性(≥1年)
- 永久性AFib:决定不再进行节律控制治疗
管理与治疗
治疗方案
AFib治疗包含:
- 生活方式调整:健康体重、限酒、戒烟、规律运动、控制基础病
- 药物治疗:
- 心率控制药物:卡维地洛、地高辛等
- 节律控制药物:胺碘酮、多非利特等
- 抗凝药物: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剂(DOACs)或华法林
- 消融术:
- 导管消融:通过血管导入导管,肺静脉隔离术是常见类型
- 迷宫手术:开胸形成瘢痕阻断异常电信号
- 其他治疗:
- 电复律:使用除颤器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
- 左心耳封堵术:对不能耐受抗凝药者植入装置预防中风
预后与生活管理
AFib能否自愈?
阵发性AFib可能自愈,但AFib是终身性疾病,需持续管理。治疗可降低中风风险并缓解症状。2024年研究显示AFib患者预期寿命随诊断年龄变化:
- 30岁诊断者平均寿命72岁(较正常缩短11.3年)
- 50岁诊断者平均寿命75岁(缩短9.2年)
- 70岁诊断者平均寿命82岁(缩短5.4年)
自我管理建议
- 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适度运动
- 健康饮食、戒烟限酒
- 定期随访:按症状和治疗方案调整复诊频率
- 规范用药:随身携带用药清单,咨询医疗提供者后使用非处方药
常见问题
如何居家自查AFib?
若出现心悸、疲劳等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疗提供者。医生可能要求检查脉搏,但有时AFib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疲倦或气短,需专业诊断。
AFib流行病学
全球55岁以上人群确诊超3300万例,预计2030年美国患者将达1200万。AFib导致美国每年近50万住院病例,死亡率逐年上升。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