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律失常?症状与原因What is Heart Rhythm Disorder (Arrhythmia)? Symptoms and Causes

心脑血管 / 来源:yeditepehastaneleri.com土耳其 - 英语2025-09-08 19:55:20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31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涵盖房颤、室速等主要类型,强调早期诊断重要性,详解导管消融术治疗原理,并解析肥胖、遗传等危险因素,指导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预后,全文共计2800字。
心律失常症状原因诊断治疗导管消融术房颤室速生活方式干预遗传咨询健康
什么是心律失常?症状与原因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脏拥有专门的电传导系统保障规律搏动,该系统控制心跳速率与节律。当电信号传导出现异常即引发心律失常。异常可能起源于心房(上部腔室)或心室(下部腔室),临床据此分为房性与室性两大类,严重程度各异。

心律失常的致病因素

病因呈现显著个体差异:

  • 遗传因素:如先天性额外传导通路
  • 结构异常:心肌病、瓣膜病变
  • 后天因素:心梗、肥胖、睡眠呼吸暂停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心脏结构正常者也可能因基因易感性与环境交互作用发病。

心律失常的主要症状

最典型表现为心悸(心跳异常感),具体特征包括:

  • 阵发性快速/缓慢/不规则心跳
  • 劳累时易疲劳、乏力
  • 心率骤降引发头晕、黑朦甚至晕厥
  • 早搏导致心跳间歇感

症状严重程度与心律失常类型直接相关,建议出现上述表现时及时就医确诊。

发病人群特征

年龄分布呈现双峰特征:

  • 房颤高发于老年人群(70岁以上患病率20%)
  • 预激综合征等类型可见于青少年及胎儿期

尽管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上升,但各年龄层均可能发生。

主要类型与危害

临床最常见类型包括:

房颤

  • 发生率最高的房性心律失常
  • 卒中重要诱因
  • 可导致心衰及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室速

  • 结构性心脏病或心梗后高发
  • 存在猝死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心律失常属于良性变异,但需专业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诊断方法解析

心电图(ECG)

  • 最常用检查手段
  • 记录数秒心脏电活动

动态监测

  • 24-48小时Holter监测
  • 适用于症状间断性患者

新型诊断工具

  • 智能手表ECG功能
  • 便捷捕捉偶发心律失常事件

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 控制心率/节律(如β受体阻滞剂)

介入治疗

  • 导管消融术:成功率高达85%
  • 热消融(射频)
  • 冷冻消融
  • 脉冲电场消融(新技术)

导管消融术详解

通过股静脉/动脉置入导管,采用三维标测系统精确定位异常传导灶,经能量释放消除病灶。适用于:

  • 房颤
  • 室速
  • 晕厥相关心律失常

重要诊疗认知

早期诊断价值

  • 预防卒中、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生活方式干预

  • 减重(BMI<25)
  • 适度运动(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
  • 限酒(男性<25g/日,女性<15g/日)
  • 规范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鉴别诊断要点

  • 需与惊恐发作区分:后者伴随呼吸困难、濒死感
  • 儿童发病特征:先天性预激综合征可治疗

遗传咨询重要性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VD)等遗传性心律失常可通过:

  • 家系基因筛查
  • 试管婴儿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实现疾病代际阻断。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