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医学伦理学部的Arthur L. Caplan博士近日发表评论指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最近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症血液检测技术虽然具有临床诊断价值,但公众需要正确认识其局限性。
这项突破性检测技术通过分析血液中是否存在淀粉样蛋白斑块(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中积累的异常蛋白沉积物)来辅助诊断。Caplan博士强调:"这种检测不是预测工具,不能在出现症状前判断个体是否会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症。其核心价值在于确认诊断——当患者出现行为改变或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时,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淀粉样蛋白斑块,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是否确实患有该疾病。"
相较现有的MRI脑部扫描等确诊手段,血液检测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和便捷性。但专家特别警示市场上未经FDA认证的所谓"预测性检测"服务,称这些商业检测属于"未受监管的灰色地带"。研究显示,部分携带淀粉样蛋白斑块的个体并未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症,表明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评估。
Caplan博士建议,进行该检测前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患者已出现相关症状,二是经过神经科医生的系统评估确认存在发病风险。他同时指出,随着确诊准确性的提升,未来可能开发出有效的疾病干预手段,这将使血液检测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显现。
作者最后强调,医学界应理性看待这项技术突破,在临床实践中需明确其作为诊断确认工具的功能定位,避免误导公众产生"可预防筛查"的误解。该检测目前主要用于辅助医生确认临床诊断,而非替代现有的遗传标记物检测等风险评估手段。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