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家Anelyssa D’Abreu最不愿执行的任务之一,就是向患者宣布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但如今面对患者"还有别的选择吗"的追问时,她终于有了新的答案:"或许有。"
不同于十年前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束手无策,现在已有能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但这种进步伴随着代价——新药存在严重副作用风险,包括脑出血、中风样症状甚至死亡,却也同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疗效争议
被称为抗淀粉样蛋白疗法的这类药物,自2018年以来已开展近50项研究。数据显示这类药物可能略微降低认知衰退速度,最多或可延长患者1年独立生活能力。但所有临床试验仅基于18个月的数据,且疗效被药物的显著副作用所抵消。批评者指出,这些药物的疗效描述本身存在争议。
作为弗吉尼亚大学神经病学系认知与行为神经学部主任,D’Abreu起初对早期患者使用抗淀粉样蛋白治疗持保留态度。研究显示高达40%的参与者出现脑肿胀,28%发生脑出血,这些被称为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ARIA)的事件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不过最终她决定提供这种选择:"对功能独立的患者来说,延缓全面发作具有重大意义。"
临床实践
美国约有720万65岁以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中74%年龄在75岁以上。2021年FDA加速批准首个抗淀粉样蛋白药物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后,Biogen于2024年撤市前引发广泛争议,包括5.6万美元的年治疗费用、缺乏认知改善证据以及医保拒付等。
目前FDA已批准Eisai/Biogen的lecanemab(Leqembi)和礼来的donanemab(Kisunla)。临床显示:
- lecanemab组17.3%出现脑异常 vs 安慰剂组9%
- donanemab组30.5%出现异常 vs 0.8-7.2%
- 三种药物年费用2.65-5.6万美元不等
治疗选择
这类药物仅适用于早期患者,且需通过PET扫描确认脑淀粉样蛋白沉积,并检测APOE ε4基因变异。俄亥俄州立大学James Burke等专家仍存质疑:"27%的统计学显著改善,是否意味着患者能安全驾车?副作用风险被严重低估。"
密歇根大学Judith Heidebrink医师观察到,使用药物者平均能维持更高独立性。80岁患者Bob Merriman作为家族遗传患者,在接受lecanemab治疗后认知改善,定期监测ARIA指标。多数患者选择完成18个月疗程并继续维持治疗。
未来方向
尽管存在争议,市场调查显示使用抗淀粉样蛋白疗法的神经科医师比例已从2024年2月的不足50%上升至2025年同期的80%。当前研究聚焦:
- 探索药物与溶栓治疗的相互作用
- 针对tau蛋白、炎症和代谢通路的联合疗法
- 无症状期干预的AHEAD 3-45研究
加州大学Lon Schneider指出,若2031年完成的临床试验能证实早期干预效果,将彻底改变疾病进程。虽然风险犹存,但随着数据积累,更多神经科医师对这类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信心。正如D’Abreu所言:"需要更多研究明确这些药物是否真正改善患者生活,还是边际改善难抵潜在风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