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可那利Pleconaril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M23V6

核心定义

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 来源与性状
    人工合成的三氟甲基三唑类衍生物,白色结晶性粉末,分子式C₁₈H₁₈F₃N₃O₃,CAS号153168-05-9。1990年代由美国ViroPharma公司研发,靶向肠道病毒衣壳蛋白。
  • 管理级别
    非管制处方药(Rx-G)
    原因:未获FDA批准上市,未纳入麻醉/精神/毒性/放射性药品管制范畴。
  • 临床价值
    历史药物(H2自然淘汰药)
    原因:III期临床试验因病毒快速耐药(7天内出现完全耐药株)及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被终止,目前无合法临床应用。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 抗病毒机制
    通过嵌入病毒衣壳蛋白VP1/VP3/VP2形成的疏水口袋,抑制病毒脱壳及RNA释放(IC₅₀=50 nM)。
  • 研究性应用
    1. 肠病毒脑膜炎/脑炎(NCT00031512试验显示部分免疫缺陷患者有效)
    2. 普通感冒(鼻病毒亚型)的缩短病程研究(因耐药性未获批)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 女性月经紊乱(临床试验中发生率12%)
    • 肝酶升高(与CYP3A4代谢相关)
    • 药物相互作用(降低口服避孕药效)
  • 禁忌与风险
    • 孕妇禁用(动物实验显示胚胎毒性)
    • 与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存在相互作用
    • 病毒耐药风险(治疗3天内可产生耐药突变)

参考文献

  1. Benschop KS, et al. J Gen Virol. 2015;96(Pt 3):571-579.(衣壳抑制机制)
  2. NCT00031512临床试验记录(Enterovirus Infection Phase 2研究)
  3. Wang Y, et al. Cancer Res. 2019(类似衣壳抑制剂的耐药机制研究)
  4.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2;33(6):267-269(合成工艺与药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