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十年期注册数据研究显示,尽管夏令时调整被认为存在诸多负面影响,但并未导致急性心肌梗死(MI)发病率或住院治疗结果恶化的显著关联。来自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珍妮弗·莱默(Jennifer Rymer)博士团队分析了1,124家医院记录,发现每周约有28,0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接受治疗,且春秋季时间调整前后未出现明显波动。
研究团队在《JAMA网络开放》期刊发表报告指出,2013-2022年胸痛心肌梗死注册数据显示,调整后的院内死亡率、中风发生率及其他临床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仅2020年春季调整后出现心肌梗死发病率的显著上升,这可能与新冠疫情初期的社会压力叠加有关。
这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横断面研究挑战了既往小型研究结论。研究者强调,针对近17万例患者的十年数据未显示夏令时调整导致的睡眠时长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存在关联。团队分析指出,心血管二级预防治疗的显著进步可能已抵消既往研究所观察到的微小差异,同时数字时代工作时间界限的模糊可能削弱了1小时光照变化对临床结果的影响。
研究数据显示,受试者中位年龄65岁,女性占比33.8%。临床特征包括38%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心力衰竭及4%心源性休克病例,84%以上为白人患者。研究者同时提醒,回顾性观察研究存在潜在混杂因素,研究经费由美国心脏协会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处提供支持。
当前美国国会已连续五年未能通过《阳光保护法案》,该法案旨在实现夏令时永久化。美国医学会和美国睡眠医学会均支持结束时间调整,但主张全年维持标准时间。2025年夏令时将于11月2日结束。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