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MAPLE-HCM随机试验显示,新型口服心脏肌球蛋白抑制剂阿菲卡坦(Aficamten)在改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症状方面显著优于标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在24周试验中,阿菲卡坦组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提升1.1mL/kg/min,而美托洛尔组则下降1.2mL/kg/min(P<0.05)。这一突破性研究结果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会议上公布,并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研究显示,阿菲卡坦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NT-proBNP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等次要终点指标上均优于美托洛尔。该试验负责人Pablo Garcia-Pavia教授指出,尽管β受体阻滞剂长期作为有症状梗阻性HCM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其推荐依据主要来自专家意见,仅有少量单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支持。当前研究已证实,肌球蛋白抑制剂疗法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仍存在活动受限症状的患者有效,而此次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类药物的优先治疗地位。
研究团队强调,阿菲卡坦单药或一线治疗能比美托洛尔标准疗法带来更显著的症状缓解和运动能力改善。美国心脏病学会主席Christopher Kramer教授预测,这一发现将促使治疗指南更新,可能使心脏肌球蛋白抑制剂取代β受体阻滞剂成为一线疗法。他补充道,尽管尚未与β受体阻滞剂直接比较的头对头试验,但同类药物卡米坦(Camzyos)的临床数据显示,两类药物在症状改善和流出道压力阶差改善方面效果相似,而肌球蛋白抑制剂作为整体类别在一线治疗中可能更优。
意大利罗马杰梅利医院Filippo Crea教授在ESC新闻发布会上评价称,两类药物的共存将促进价格竞争,"拥有两种有效药物而非一种是积极的,因为两者可能都会起效,但这类药物降价将惠及患者"。该研究紧随去年SEQUOIA-HCM试验显示阿菲卡坦对比安慰剂的显著疗效,目前FDA正在审评该药的新药申请,预计12月26日前将作出决定。
试验共纳入175名有症状的梗阻性HCM成人患者(平均年龄58岁,58%为男性),其特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60%、静息或激发后流出道压力阶差≥30mmHg(静息)或≥50mmHg(瓦氏动作后)。患者需有NYHA II-III级心功能(70%为II级)且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临床总结评分(KCCQ-CSS)≤90分,同时运动能力受损(峰值摄氧量<100%预期值)。其中30.3%的患者为新诊断或既往未治疗患者。
随机双盲试验显示,阿菲卡坦组(5-20mg/日)与美托洛尔组(50-200mg/日)治疗24周后,阿菲卡坦组患者运动试验中的峰值心率升高4.7bpm,而美托洛尔组下降23.4bpm(P<0.001),但瓦氏动作后流出道压力阶差改善无显著差异(-3.8 vs -40.7mmHg)。其他次要终点均显示显著获益:51%患者NYHA分级改善≥1级(对照组26%),KCCQ-CSS评分提升15.8分(对照组8.7分),NT-proBNP水平下降0.3pg/mL(对照组升高1.4pg/mL),左心房容积指数改善-3.8 vs 2.8,左心室质量指数改善-6.9 vs -3.8。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阿菲卡坦8% vs 美托洛尔7%),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下降4.2个百分点,仅1例(1%)患者出现短暂无症状性射血分数<50%。
研究团队指出,阿菲卡坦的临床益处可能源于肌球蛋白抑制导致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同时降低NT-proBNP水平(预测HCM不良结局的生物标志物)。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新诊断患者、长期HCM患者或携带已知致病肌节变异者,药物对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一致。但研究结论不能推广至所有非血管扩张性β受体阻滞剂比较。
该试验由Cytokinetics公司资助。主要研究者披露与Alexion、Alnylam、AstraZeneca等多家制药公司的利益关系。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