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数十年的心脏病发作后标准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被证实对大多数患者无效,甚至可能增加部分女性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这项突破性研究近日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并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公布。
纽约西奈山法斯特心脏医院院长、马德里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总主任瓦伦丁·福斯特博士指出:"这些发现将重塑全球β受体阻滞剂使用指南,推动心血管治疗的性别差异化方案。"
研究显示,心肌损伤较轻且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50%的女性患者使用该药物后,二次心脏病发作、心衰住院风险显著升高,死亡风险更达未用药女性的3倍。该现象在使用高剂量药物的患者中尤为明显。马德里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科学主任博尔哈·伊瓦涅斯博士强调,这是迄今为止针对心梗后β受体阻滞剂研究中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女性研究。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风险仅存在于射血分数正常的女性群体。对于射血分数低于40%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仍可有效抑制心律失常。但该类药物可能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丹佛国家犹太健康中心心血管预防主任安德鲁·弗里曼指出,用药需严格权衡风险收益比。
专家解释性别差异可能与女性心脏结构较小、对降压药物更敏感相关。既往研究过度聚焦男性,导致女性心脏病症状(如背痛、消化不良)常被忽视。此次研究纳入西班牙和意大利109家医院的8505名患者,随访近四年发现,无论男女,射血分数正常者均无法从β受体阻滞剂获益。
尽管现有指南仍在推荐该药,但研究建议修订治疗规范。针对射血分数40-50%的轻度损伤患者,同期《柳叶刀》刊发的荟萃分析显示,该药物可降低25%的心脏病发作、心衰和全因死亡风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