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发作患者可能正在无谓地服用β受体阻滞剂,这种药物甚至可能增加特定群体的死亡风险,突破性研究发现。这种每日服用的药物会导致疲劳、恶心甚至性功能障碍,但西班牙开展的临床试验显示,它对降低死亡率或再次心脏病发作风险没有显著效果。
英国每年约有6万名患者被开具β受体阻滞剂处方,其中许多人需终身服药。由马德里国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导的这项研究追踪了8505名心脏功能高于40%的患者,研究人员发现,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女性群体,其死亡风险比未接受该药物的女性高出2.7%,且更易发生心力衰竭住院或再次心脏病发作。
瓦伦丁·富斯特博士指出:"这些发现将重塑国际临床指南,推动心血管疾病治疗采用性别特异性方案。研究显示,对于心肌梗死后保留心脏功能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并无显著疗效,而这种疗法已沿用40年。"
研究数据显示,接受标准化治疗的患者中,无论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在全因死亡率、重复心梗或心力衰竭住院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女性亚组分析显示,该药物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该研究结果已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并在马德里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公布。
马德里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科学主任博尔哈·伊瓦涅斯博士解释:"现代心脏介入治疗已能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使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风险大幅降低。在此医疗背景下,β受体阻滞剂的必要性值得重新审视。虽然我们经常测试新药,但很少系统性质疑传统疗法的有效性。"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临床药理学教授彼得·西弗指出:"β受体阻滞剂在1995年曾是高血压治疗首选,但新型ACE抑制剂在预防卒中和心脏病发作方面效果更优。现在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已退居三线或四线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数据显示,25-29岁年龄段的心脏病发作患者十年间激增95%,尽管基数较小但增幅显著。研究者强调,这可能与急救响应延迟、检查治疗等待时间延长等因素相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