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淀粉样血管病:老年人出血性中风被低估的原因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An Underrecognized Cause of Hemorrhagic Stroke in the Elderly | Consultant360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consultant360.com美国 - 英语2025-09-06 14:53:32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81字
该研究系统阐述了脑淀粉样血管病(CAA)作为老年人叶性脑出血重要病因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治疗挑战。通过典型病例报告与文献综述,重点强调该病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中的高风险特征,详细分析了梯度回波MRI等新型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并揭示APOE等位基因与疾病进展的关联性,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脑淀粉样血管病老年人出血性中风叶性脑出血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复发风险波士顿标准梯度回波MRI支持治疗健康管理
脑淀粉样血管病:老年人出血性中风被低估的原因

引言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一种累及中小脑血管的淀粉样蛋白沉积性疾病,易引发自发性脑出血。随着诊断技术进步,CAA已成为老年患者叶性脑出血的重要病因,其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脑深部区域)具有显著差异。临床可通过波士顿诊断标准结合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MRI)等客观手段进行识别。早期诊断对指导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一例CAA复发性叶性脑出血病例,并系统综述CAA相关出血的临床特征。

病例报告

78岁女性患者既往有出血性卒中史,本次因意识改变、眩晕及血压急剧升高入院。女儿发现其当日出现意识混乱,测血压达200/110 mmHg,遂急诊就医。既往病史包括4年前左颞顶叶出血性卒中(遗留表达性失语)、高血压及慢性房颤(长期服用华法林)。入院查体显示患者清醒定向,存在心律不齐和表达性失语,运动、小脑及感觉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糖轻度升高(190 mg/dL),国际标准化比值1.6。头颅CT显示右枕叶中度出血。结合患者既往两次自发性叶性出血(均非高血压典型出血区域),符合波士顿CAA相关出血诊断标准。予支持治疗并停用华法林后病情部分改善。

讨论

CAA是老年人叶性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占60岁以上人群脑出血的15%,在70岁以上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中检出率高达50%。该病复发率高,2年复发率可达21%。85岁以上人群CAA中重度病变检出率高达12.1%。除遗传性病例外,多数为散发型。病理机制涉及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皮质中小血管壁的沉积,导致血管壁削弱。携带载脂蛋白E(APOE)ε2或ε4等位基因者更易出现CAA相关血管病变。

CAA最典型临床表现为大脑皮质自发性叶性出血,与高血压性基底节/丘脑出血形成对比。值得注意的是,40%的CAA患者合并高血压,但无特异性提示价值。其他表现包括短暂性神经症状、微出血和痴呆。MRI检测到的脑微出血是常见影像特征。确诊需通过刚果红染色证实皮质血管淀粉样变,但临床常用波士顿标准:多发叶性/皮质/皮质下出血+年龄≥60岁+排除其他出血原因。当诊断存疑时,梯度回波MRI可检出亚临床微出血,其检出的微出血负荷可预测未来脑出血风险。Walker团队研究显示,该技术可检出15.5%无症状老年患者的CAA相关微出血。

识别CAA对治疗决策至关重要。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引发致命性脑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Rosand研究发现,华法林相关脑出血患者中7/11病理确诊CAA,且APOE ε2等位基因比例显著升高。溶栓治疗同样存在风险,TIMI II期研究显示溶栓相关脑出血中70%为叶性出血,5例病理标本中3例存在CAA。新型诊断手段包括:

  1. 碳11标记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PET成像:Ly团队发现12例CAA患者中9例出现PIB结合增加
  2. APOE基因检测:71例研究显示,复发性叶性出血患者中14/19为ε2/ε4携带者
  3. 脑脊液分析:CAA患者脑脊液Aβ40和Aβ4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尽管这些方法具有科研价值,但临床诊断通常无需此类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采取支持治疗。关键临床决策在于是否恢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鉴于复发风险,需进行严谨的风险-获益评估。

结论

CAA是老年人脑出血的重要病因,尤其在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复发风险极高。虽然确诊需病理证实,但结合波士顿标准和梯度回波MRI检查,多数病例可临床确诊。管理重点在于支持治疗并避免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单位: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内科部,纳什维尔浸礼会医院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