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急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心衰症状的快速进展或恶化,是老年患者住院的常见原因。多种诱因可导致既往心衰急性失代偿(ADHF),亦可能以初发心衰形式出现。诊断需综合典型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BNP升高)和影像学特征(肺水肿)。治疗常具挑战性,多数患者需住院接受静脉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调整慢性心衰药物、呼吸支持和密切监测。
定义
-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ADHF):既往存在心衰患者的症状急性加重(最常见)
- 初发心衰:无既往史患者首次出现急性心衰症状(约占15%)
病因学
急性心衰类型 | 病因 |
---|---|
初发心衰 | 急性心肌功能障碍: • 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心肌缺血 • 心肌炎 • 药物诱导性心肌病 • 围产期心肌病 • 甲状腺危象 • 快速性心律失常诱发心肌病 • 应激性心肌病 获得性瓣膜病变: • 急性心梗后二尖瓣反流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影响左心室输出的其他病因: • 肺动脉栓塞致心包填塞 • 心包积液 • 主动脉夹层 |
ADHF | • 血压控制不佳/难治性高血压 • 新发或加重的心肌缺血 • 心律失常(如快室率房颤) • 严重感染/脓毒症 • 药物因素: - 未遵医嘱停用心衰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使用 - 负性肌力作用药物(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 β受体阻滞剂起始或增量治疗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 滥用物质(可卡因、酒精、甲基苯丙胺) • 贫血 • 肾功能衰竭 • 容量负荷过重(40-50%病例无明确诱因) 注:需将新冠感染纳入鉴别诊断 |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根据灌注状态和静息状态是否存在淤血分类:
分型 | 无淤血(约5%) | 有淤血(约95%) |
---|---|---|
有效灌注 | 温暖干燥型 温暖潮湿型 |
|
灌注不足 | 冷却干燥型 冷却潮湿型(风险最高) |
淤血表现:
- 左心衰:
- 急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 呼吸做功增加
- 咳嗽(可能伴泡沫样血痰)
- 肺部湿啰音/奔马律
- 严重时出现中央性发绀
- 右心衰:
- 颈静脉怒张
- 肝颈静脉反流
- 周围水肿/腹水
- 爆发性肺水肿:
- 常伴高血压
- 肺淤血
- 外周水肿不显著
灌注不足表现:
- 乏力、意识改变
- 外周灌注不良体征(皮肤湿冷、末梢发绀、花斑纹)
- 收缩压可能降低/正常/升高(需结合基础血压判断)
诊断路径
- BNP/NT-proBNP检测:结合基础值、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综合判断
- BNP诊断阈值:<100 pg/mL排除/>400 pg/mL支持诊断
- NT-proBNP年龄校正标准:
- <50岁:>450 pg/mL
- 50-75岁:>900 pg/mL
- >75岁:>1800 pg/mL
- 影像学检查:
- 胸片:心影增大、克氏B线、蝶翼征等
- 床旁超声:评估容量状态、左室射血分数(LVEF)、瓣膜功能
- 辅助检查:
- 心电图:排查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 实验室:肌钙蛋白(排除ACS)、电解质、肝肾功能
治疗策略
初始处理
- 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
- 继续SGLT2i治疗(如达格列净)
- 淤血者启动利尿剂(呋塞米静脉首剂40-80mg)
- 考虑静脉硝酸甘油改善肺充血
- 无创正压通气(CPAP优于BiPAP)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 爆发性肺水肿:立即行无创通气+血管扩张剂
- 心源性休克: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支持
- 机械循环支持(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住院管理
- 优化慢性心衰药物:
- β受体阻滞剂需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谨慎启用
- 考虑ARNI替代ACEI/ARB
- 容量管理:
- 每6小时监测尿量/钠排泄
-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剂量换算(1:2)
- 难治性水肿可联用噻嗪类利尿剂(如美托拉宗)
- 并发症防治:
- 低钠血症:限水+血管加压素拮抗剂(托伐普坦)
- 快速房颤:紧急电复律
出院标准
- 症状缓解(达基础体重)
- 药物治疗达标(包括SGLT2i、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
- 建立72小时内随访计划
- 患者教育:限钠依从性、症状监测
重点更新
- 早期启动SGLT2i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研究显示达格列净可使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下降30%)
- 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在急性肺水肿中的应用价值获多项研究支持
- 心肾综合征管理强调多学科协作与精准容量控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