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危Brugada综合征患者中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BruFib研究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Non–High-Risk Brugada Syndrome: The BruFib Study | JACC: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心脑血管 / 来源:www.jacc.org瑞士 - 英语2025-09-06 12:07:34 - 阅读时长2分钟 - 575字
该研究纳入686例非高危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现40.8%患者合并心房颤动(AF)。AF患者中早发AF(<20岁)与室性心律失常风险显著升高相关(HR 0.67,P=0.5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发生率增加2倍(10.0% vs 6.2%),且中风仅发生于AF组(2.5%)。研究提示AF可作为识别Brugada综合征患者特殊亚组的标志,建议对合并AF患者加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中风监测。
非高危Brugada综合征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风健康风险早发AF临床监测
非高危Brugada综合征患者中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BruFib研究

摘要

背景

心房颤动(AF)发生于约20%的Brugada综合征(BrS)患者,但其危险因素和预后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识别非高危BrS患者中AF的危险因素,并评估AF对室性心律失常(VAs)、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及中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家国际医疗中心的非高危Br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F进行分层分析,主要终点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律失常性猝死等VA事件。

结果

共分析686例BrS患者(平均年龄39.3岁,女性33.1%,自发性1型心电图31.8%,SCN5A致病/可能致病变异36.0%),其中280例(40.8%)合并AF。Cox回归分析显示先证者状态和年龄增长与AF相关。中位随访48.8个月显示:VA年发生率为0.26%,AF组与非AF组无显著差异(HR 0.67,P=0.58);早发AF组VA风险显著升高(P<0.001);AF组SSS患病率增加2倍(10.0% vs 6.2%,P=0.047),且所有中风事件均发生于AF组(2.5%),尽管CHADS2评分较低(平均0.5)。

结论

在非高危BrS患者中,AF本身并不预示VA风险升高,但早发AF(<20岁)可识别高危亚组。合并AF的BrS患者发生SSS和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建议临床密切监测。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