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技术助力降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后心律失常复发率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helps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atrial arrhythmias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for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 EurekAlert!

韩国英语心血管健康
新闻源:EurekAlert!
2025-09-06 12:42:08阅读时长3分钟1045字
数字孪生技术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心律失常复发率个性化消融方案治疗效果无心律失常生存率

欧洲心脏病学会(西班牙马德里,2025年8月31日)最新发布的CUVIA-PRR临床试验显示:在标准导管消融术基础上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的个性化消融方案,显著改善了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治疗效果。这项突破性研究在ESC Congress 2025的"热点报告"专场发布。

全球每三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可能发生AF,这种心律失常特征为异常快速且不规则的心跳。当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治疗无效时,可通过消融术破坏导致异常心跳的心脏组织。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Severance心血管医院首席研究员Kim Daehoon教授介绍:"虽然肺静脉隔离术(PVI)是当前AF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疗效仍有提升空间。我们开发的个性化方案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心脏模型中精确定位患者心房的'相位奇点(PS)'——这些点位正是持续性房颤的关键病灶所在。"

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韩国4家医疗机构开展,纳入对药物无效的首次接受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排除阵发性或永久性房颤病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PVI联合数字孪生指导的PS点位消融,对照组仅接受PVI。数字孪生组在术前生成定位图以识别稳定PS点位。术后3个月"空白期"允许使用AADs,但随后不再推荐。主要终点为空白期后记录到≥30秒的心房心律失常(无论是否使用AADs)。

304例完成空白期的受试者中,实验组中位年龄61.3岁,女性占20.7%。数字孪生组43.2%的患者成功识别并消融了稳定PS点位。术后18个月随访显示:实验组无心律失常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9% vs 59.5%;风险比0.52;95%CI 0.33-0.82;P=0.004)。在未使用AADs的情况下,实验组无复发率也更高(45.7% vs 31.7%;风险比0.74;95%CI 0.55-0.99)。两组术后3个月AAD使用率分别为51.6%(实验组)和6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142分钟 vs 137分钟)。

Kim教授总结道:"对于持续性AF患者,数字孪生联合PVI方案显著提升无心律失常生存率。既往通过标准化策略提升PVI成功率的方法均未奏效,人工智能指导的消融术反而延长手术时间。我们的个性化方案通过精准靶向AF的个体化机制,在不牺牲安全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改善治疗结局。"

研究支持

本研究获韩国保健福祉部和韩国医疗器械发展基金(由韩国科技信息通信部、产业通商资源部、保健福祉部及食品药品安全部共同资助)支持。

利益声明

Kim教授声明无相关利益冲突。Hui-Nam Pak医生是CUVIA系统的专利发明人(专利号:10-2257498),该系统为构建数字孪生的技术基础。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