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能否预防儿童发育迟缓?Can a healthy gut microbiome help prevent childhood stunting? | EurekAlert!

环球医讯 / 硒与微生态来源:www.eurekalert.org马拉维 - 英语2025-09-10 19:57:40 - 阅读时长4分钟 - 1812字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通过纵向研究发现马拉维儿童肠道微生物组动态变化与生长迟缓密切相关,建立首个儿童营养不良微生物泛基因组数据库,证明肠道菌群稳定性是判断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这项发表于《细胞》的研究为开发新型营养不良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优化的长读长测序技术将推动环境监测和生物多样性研究。
儿童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肠道微生物组肠道健康微生物组稳定性微生物泛基因组数据库慢性肠道炎症营养不良风险评估长读长测序
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能否预防儿童发育迟缓?

LA JOLLA(2025年9月9日)——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中超过半数与营养不良相关。幸存者可能面临终身认知和发育迟缓、学业受损、经济不稳定及母婴健康恶化等后果。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待解决。最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居住在肠道内的多样化细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可能是重要突破口。

索尔克研究所研究人员在马拉维(非洲儿童发育迟缓率达35%的高发地区)开展研究,追踪8名幼儿近一年的粪便样本,寻找与生长迟缓相关的微生物模式。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随时间变化越剧烈的儿童,生长状况越差,表明微生物组稳定性是肠道健康的重要标志。

研究人员建立首个儿童营养不良微生物泛基因组数据库,包含986种微生物的完整基因图谱。该资源结合创新工作流程,既节省研究成本又保障数据准确性。该方法可应用于其他健康状况的基因资源构建,以及偏远地区宏基因组学研究。

该研究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成果发表于《细胞》杂志(DOI:10.1016/j.cell.2025.08.020)。

"过去十年虽有研究揭示微生物组与营养不良的关联,但因缺乏微生物分辨率,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始终成谜。"索尔克研究所资深合著者托德·迈克尔教授表示,"通过尖端基因测序和泛基因组分析,我们首次精确识别与生长不良相关的特定微生物变化,为诊断和治疗影响全球1.5亿儿童的危机开辟新途径。"

营养不良与微生物组的关联研究

2013年首次有研究通过因果关系证明微生物组、饮食与严重营养不良的关系。研究人员将严重营养不良儿童的肠道菌群移植到小鼠体内,喂食类似马拉维饮食后,小鼠出现与人类相似的体重下降。这证实了微生物组健康与营养不良的直接关联。该研究作者、华盛顿大学儿科教授马克·马纳里也是本项研究的合著者。

本次研究聚焦于"营养不足"(因营养吸收障碍或饮食营养匮乏导致的营养不良),通过身长别年龄Z评分(LAZ)追踪儿童生长。持续降低的LAZ评分常与慢性肠道炎症或环境性肠功能障碍相关。科学家发现,慢性肠道炎症可能源于功能失调微生物组对营养吸收的损害。

基于微生物组健康与营养不良相互作用的证据,研究团队设定两个新目标:1)建立涵盖LAZ评分变化儿童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综合数据库;2)评估细菌基因组是否能预测营养不良风险。

创新微生物组数据库的建立

遗传学家使用短读长和长读长两种技术拼接基因组。长读长技术将DNA断裂为5,000至4,000,000碱基对的大片段,相较短读长的50-300碱基对片段,更易实现基因组重组。研究团队对8名LAZ评分呈改善或恶化趋势的幼儿粪便样本进行长读长测序,获得的微生物基因组数量是短读长技术的50倍。

"纵向采样和五次测量(11个月间)使我们能独特评估儿童个体和群体间的微生物组变化。"华盛顿大学凯文·斯蒂芬森副教授指出,"这些数据揭示了横断面分析无法发现的动态特征。"

项目负责人杰里米亚·米尼希博士表示:"我们开发了最高效、精准且经济的长读长工作流程,分析样本量是既有研究的10-20倍,最终产出营养不良研究关键基因组资源。"

研究发现

利用迈克尔实验室开发的泛基因组比较工具,研究人员发现4个菌属(双歧杆菌属、巨球形菌属、粪杆菌属和普雷沃菌属)在生长改善与恶化的儿童间存在基因组差异。更引人注目的是微生物组的时间稳定性特征。

"生长改善儿童的物种内微生物泛基因组稳定,而生长迟缓儿童的泛基因组不稳定。"马纳里教授指出,"这提示通过检测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多样性可评估肠道健康状态。"

营养不良微生物组研究的未来

该研究在实验室技术和公共卫生领域实现四大突破:1)采集样本量是同类研究的10-20倍;2)建立首个纵向儿童营养不良微生物基因库;3)发现特定细菌基因组不稳定与儿童生长负相关;4)优化长读长测序工作流程,适用于多学科研究。

迈克尔教授展望:"在偏远地区分子实验室应用该技术,不仅能实时监测大流行病、抗生素耐药性,还可提升农业生产力、环境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基因组学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将改写实地科学研究范式。"

研究获得NOMIS基金会、唐氏基因组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