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芬兰大学Carsten Carlberg教授团队在《npj衰老》发表新视角研究,提出饮食不仅提供能量,其含有的分子信号可通过影响生物年龄进程调节健康寿命。研究指出,生物年龄(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的指标)可能与实际年龄产生显著差异,而特定的营养与生活方式干预可引导衰老轨迹向健康方向发展。
调控衰老曲线
综述近期研究发现,饮食、运动、睡眠及社交等生活方式选择可调控衰老曲线。保持生物年龄低于实际年龄的"最佳衰老"状态,需要通过健康习惯维持,反之不良习惯会加速衰老进程并增加患病风险。
食物中含有上万种生物活性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作为分子信号特异性调节生物年龄。然而目前仍有13.9万种未被充分研究的"营养暗物质",可能在调控关键衰老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表观遗传、蛋白质组或微生物组数据构建的计算生物标志物模型(衰老时钟),可精准追踪生物年龄。例如GrimAge时钟可预测疾病风险,帮助监测抗衰老干预效果。
整体饮食优先——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
研究证实长期坚持地中海饮食、AHEI和DASH饮食等植物性膳食模式,可使健康衰老概率提升至两倍,有效维持认知、生理及心理健康功能。
研究特别强调肠道微生物群是饮食干预延缓衰老的核心靶标。膳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炎症反应、昼夜节律及免疫韧性,为精准营养干预提供多重作用机制。
"这可视为精准衰老预防,"Carlberg教授补充道,"通过验证生物标志物和务实政策,我们能指导人们做出使生物年龄长期低于实际年龄的日常饮食选择。"
健康衰老行动倡议
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研究团队呼吁在以下领域采取行动推进预防策略:
- 验证和标准化衰老生物标志物
- 解析食物源性生物活性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
- 构建跨领域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精准营养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
文章来源:Carsten Carlberg等,通过食物源性信号调节生物衰老:系统性与精准营养视角,npj Aging(2025). DOI: 10.1038/s41514-025-00266-5
【全文结束】